第三讲北京城市建设史
1949年以前北京城市建设
(公元前1045)
南北九里,东西七里,西北角地势高,名蓟丘
陪都,方形、网格状道路、宫城沿南北中轴线布置、紧靠天然河湖水系
(1153)
都城,参照北宋京都汴梁,扩建南京城,共计60坊,处于封闭式街坊制向开放式街坊制过渡阶段
金中都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西苑、东苑、南苑、北苑;
行宫御苑兴德宫、玉泉山行宫;离宫御苑大宁宫
1 符合中国传统理想都城的模式
2 巧妙地利用天然地理条件
3 更加注重利用中轴线组织城市空间布局
4 系统完整等级分明的街巷系统
5 城市基本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合院组合而成
6 城市设计虽然按照一定的规制,但不拘泥其中
一、变化
1. 城廓的变动, “凸”字型的城墙轮廓
2. 皇城和宫城(紫禁城)的设计
3. 皇家主要祭祀场所的设置
八卦图中可以看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
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认为:“乾为天、
坤为地、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
二、“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梁思成
1. 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完整
2. 形成规模宏大空间跌宕的长达 公里的城市中轴空间序列
3. 皇家建筑与民间建筑形成色彩和肌理对比
4. 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水系
5. 城市设计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6. 通过城市空间的布局设计体现城市主题思想,即封建等级制和皇家权威的至高无上
Forbidden City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一、城市概况
1. 原来的城墙被打破以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1923年皇城东、北、西及南大部分墙垣拆除
2. 皇城内新辟四条交通干线
3. 内外城墙新开了几座城门(建国门、复兴门)
4. 由于环城铁路的兴建,城墙多处被打开豁口或门洞
5. 把原来的皇家禁地改成博物馆、市民公园, 如故宫博物院、中山公园、先农坛
6. 见缝插针的各式建筑,如教堂
北京城市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