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时间: 设计人: 序号:00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速与什么有关。
2、过程与方法:用观察与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过程:
(一)阅读思考:
1、声音是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
3、声以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 但不能传声。
4、声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声速的大小跟和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5、一切体、体、体都能传声,从声速表格中可知:固体声速液体声速气体声速(填大于或小于)。
(二)素质提升,分层训练:
1、声音遇到障碍物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大喊一声,,那么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2、人站在距离高墙至少多远的地方高喊才能听到回声?
(三)试一试归纳总结,你一定会成功
(四)巩固记忆知识点
(五)细心体会,你会有什么新发现?
(六)作业:
教材1、2、3习题
三、课堂测试:
1、声音是产生的, 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声速的大小跟
和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声音传播需要。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生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表明水能够。
4、太空中的两个宇航员离得很近,为什么只能通过无线电交流?
5、雷雨天小明看到闪电6秒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小明多远?
6、百米赛跑时,若以看烟记时和以听声音记时相差多长时间?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振动发声。
8、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器材:
实验现象:
四、课后反思
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序号:02
八年级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并体验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2、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实验、启发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它组织传给, 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每只耳朵的
不同,这些差异使人能够判断声源的方位,叫做。
课堂导学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它组织传给, 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耳廓传递信号
鼓膜 传递振动
听小骨 收集声波
听神经 引起振动
3、耳聋分为:(1)、传导性耳聋(如、损坏),(2)、神经性耳聋(如损坏)。
4、探究骨传声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音叉的声音通过、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 音叉的声音;
(3)、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音叉的声音会通过、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4)、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利用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5、声源到人的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根据这些差异,人能判断声源的方向,这就是。
6、由于双耳效应,人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_______,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7、重现舞台立体声的方法:至少需要______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再用多条线路和多个扬声器把声音播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蛇没有耳朵,但我们都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这是指打草时草及地面振动发声,通过使蛇感知声音的
2、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3、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
,听音叉的声音
,听音叉的声音
课后练习
1、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的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逻辑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3
八年级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