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人怎么过夏天?.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人怎么过夏天?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了。现在咱们有空调冰箱电风扇,古代的人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夏天是不是只有热死的份儿啦?哼哼,你可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咱虽然没有这么发达的科学,但也有各种智商大爆发的“土办法”!下面就让你见识一下――
珍贵的冰
夏天要想凉快,冰块是必不可少的降温工具。但在古代没有冰箱和冰柜,大热天是不可能把水冻成冰的。唯一的办法,是在冬天及时把江河湖泊里冻成的天然冰储存起来,等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使用。
早在先秦时期,当时周朝的国君为保证夏天王宫里能有冰块使用,就专门派人负责收集和储存冰块。这些人被称作“凌人”,指挥着手下的70~80名工人,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处采集天然冰块,并运到名叫“凌阴”的冰窖中统一保存。到了夏天,周王就可以将这些冰取出来,用来冰镇饮料和水果啦。
顺便说一下,这个冰窖并不难做,只要在背阴的地方挖一个深一些的大坑就可以。所以,一些有钱人也完全可以做个冰窖来储冰。比如西汉的梁孝王刘武,甚至在自己的坟墓里也没忘了造一个冰窖。大概这位王爷活着的时候享受惯了,死后也不能忘了把“做冷饮”的设备带着……
对于做官的人来说,虽然不一定挖得起冰窖,但也有机会和冰“亲密接触
”,因为皇帝有时会将冰块赏赐给他们,作为一种奖励。当然,要是你不注意保管,这个“奖励”可能还没拿到家就化没了……到了明朝,每年的立夏这天,朝廷便会“赐冰”给文武大臣,也算是作为开始进入夏天的一个标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但那时的官员们不再直接领冰块了,而是发放“冰票”,再凭票到指定的地方领取。在京城,从暑伏那天开始直到立秋,官员们都可以领取这种“冰票”,算作是一种福利。
那么,普通老百姓呢?就只好花钱买冰来用了。唐朝时已有专门的小贩在街头卖冰,甚至还出现了天热涨价的现象!天越热,冰越贵,听上去是不是很气人?呵呵,不过也不要紧。在一本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小贩在街头卖冰,趁大热天涨价,高出原价几倍出售,顾客一气之下都不买了。没过多一会儿,冰就全化了。让这个贪心的小贩好好地被教训了一次!所以买冰时不要着急,一定要坚定信心:你急,卖冰的比你还急呢!
街头卖冰后来也成了夏天古代街市上常见的一景。宋朝的诗人杨万里专门写了一首诗,描写夏天卖冰时的情景:“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唉,天实在太热啦,光听卖冰的人吆喝着“冰”这个字,人们就觉得凉快起来了!
原始“冰箱”
咦,前面不是说了古人没冰箱吗?怎么又冒出来啦?唉,冰箱真没有,但“冰盆”可以有!原来,古代有一种被称为“鉴”的大盆。一开始是用陶土烧制的。到了春秋时期,又有了青铜制成的“鉴”。人们把装好食物或饮料的器皿放进这个大盆里,再在四周堆满冰块,最后扣上盖子。这样,食物就可以保持新鲜、饮料也可以变成
“冷饮”啦。
看见了吗?这种“冰鉴”其实就是一种原始的冰箱。当然啦,想使用这样的“冰箱”,首先你得先能弄到冰块。所以,普通老百姓还是用不上这个。不过普通人家也有夏天的“保鲜神器”,那就是――水井。因为井挖得很深,与地面上的热气隔绝,所以井里的水和空气都是凉的。人们可以在井里放一口缸,作为储存食物的“冷藏室”;或者把要保存的食物放在篮子里,用绳索吊到井下保存。要注意的是不能放得太多。不然的话,把绳子拽断了,吃的掉到水

古代人怎么过夏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