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阆中市第三幼儿园 黄晓燕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有所不同,有一些老师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告状,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仍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不予理睬 、态度粗暴、或是处理中抱有偏见等,这样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让孩子产生了压抑感,有话无处说,有委屈无处倾述,有心里话无处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极度不利,因此,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至关重要。
一、幼儿告状的类型及分析
为什么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此频繁,我认为这与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想法非常简单在他们心中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就是好,抢他们玩具的就是坏,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坏的概念,而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很易于外露不会隐藏,小朋友之间一点点事情都会引起彼此的不满,有时其实是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告状”也就越来越多,幼儿的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如此常见,那么幼儿告状的类型究竟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幼儿园工作中的观察,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求助类的告状;一般的告状都属于求助类的,是寻求成人的保护和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伙伴间的纠纷如何解决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他就会求助于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会在老师的调解过程中一点点学到一些解决伙伴纠纷的方法。
(二)求赏类告状;在幼儿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孩子是非常重视老师的评价的,因为孩子年龄较小,自我评价能力差,想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三)辩解性告状;幼儿自己意识到犯错后,是想逃避责任,是想免受老师的责备与批评,幼儿不懂什么叫分享,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做错事情又不敢担责任,所以才会有逃避性告状。
(四)检举性告状;幼儿在完成老师交代的某个任务或遵守某个规则上做得很好,但没及时收到老师应有的关注与表扬,这时他也许就会以揭发检举他人的不足来彰显自己。
(五)维护规则类告状;维护规则类的告状应该会很常见,因为在幼儿园里有一些规定,而且孩子很容易忘记,忽视这些规定,所以当幼儿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规范就会告状,就会大呼小叫。
(六)同情心驱使的告状;当看到幼儿受到别人欺负时,有的孩子会很仗义的向老师告状。幼儿懂得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时是能分清行为的是非好坏,但是仍然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依赖于老师。这种现象表明,当儿童看见其他人有欺负人的不良行为时,就产生同情心进而向老师报告。
二、“告状”行为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行为影响较大。家长经常拿表现好的小朋友和自己孩子做比较,这样引发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妒忌”意识,久而久之会产生告状行为来打击小朋友,提高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对被告状的孩子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一通,会让孩子在心理产生告状是对的这一种概念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告状,喜欢上告状。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大人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强加给孩子。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也许和我们相去甚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10-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