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 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 ( 约 40℃左右 ) 、石膏刀、剪、针、线、
衬垫物、颜色笔。
2 .患者的准备:
(1) 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 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
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
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
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
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
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
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 ( 趾 ) 端以便于
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
石膏。
(1) 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 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 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 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
1
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 牵 引 术
[ 适应证 ]
1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 牵引方法 ]
1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 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 自胫骨结节下 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 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 )
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 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 由内向外穿
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 股骨髁上: 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 (画髌骨上缘 1CM处与股骨
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
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 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 由皮肤直至骨膜下, 助
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 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 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2
5) 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2. 颅骨牵引:剃头,仰卧,颈部沙袋固定。连两乳突间画冠状线,沿鼻尖到枕
骨粗隆画矢状线, 颅骨牵引弓交叉点处对准上述交点, 两端钩尖在冠状位线上落
,
点标记。局麻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