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基础知识
一、档案工作
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广义上,指整个档案事业,包括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研工作、档案宣传出版工作、档案外事活动、档案历史和发展研究等等。
狭义上,专指档案业务工作,即档案室和档案馆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一、档案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
(一)定义:
档案收集工作,是指基层档案部门和档案馆,根据国家和专业主管机关的相关法规,通过接收、征集等方式,把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或档案,集中到档案部门统一管理的一项业务管理活动。
(二)档案的三次集中:
1、文件由业务部门、专业人员向文书部门或档案专兼职人员的集中。要进行初步的价值鉴定、分类整理、组卷编目工作,并暂为代管,这就是档案收集工作的第一次集中,次年三月底以前完成。
2、档案由专兼职档案人员或文书部门向基层档案部门的集中。归档时间:次年的六月统一向档案室移交。这是档案的收集工作的第二次集中。
3、档案由档案室向档案馆的集中。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在保存10年之后,就要将永久和30年保存的档案向国家综合档案馆或专业档案馆移交。
按照一定原则对档案实体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号和基本编目,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整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
优点:熟悉业务,有利齐全完整保密,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率、方便以后的利用等。
一、档案工作
对档案进行鉴别挑选,去粗取精。
。
。(永、长、短;2006年以后:永久、30年、10年)
。
。
一、档案工作
档案的保管就是根据档案的成份和状况,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克服和限制损毁档案的各种不利因素,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有:
1、日常性的保管工作:主要指温湿度的观察监测、温湿度控制,库房清洁、库房的安全保卫和档案的入柜上架整理等;
2、预防性的保管工作:主要指围绕档案的防火、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光、防尘、防污染、防盗等而采取的维护措施——“十防”措施,各种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等。
3、抢救性的保管工作:
主要指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进行的修补、复制等;
4、条件性的保管工作:
主要指库房的规划建设与使用、档案装具的挑选及设备的购置与维护等。
档案统计工作是通过数字和报表,掌握和解释档案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基本情况。有宏观统计和微观统计两项内容。
档案工作基础知识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