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雀鸣
晨起跑步,一边漫步,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再高吼两声,做深呼吸,吐故纳新,心身顿感舒畅,新的一天也会随之精神抖擞。忽然间,一两声喜鹊“喳喳喳”鸣叫传入耳中,啊!它是熟悉,又是那么久违,也是那么让人愉悦,自己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遥远的童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熟悉的麻雀似乎忽然间就不见了,那些成天喳喳喳的喜鹊也不再飞过你的头顶,停留在房前屋后的柳树上了。老人们说,麻雀坐火车上新疆了。老家的一个阿爷儿煞有其事的跟我说:他在新疆见到麻雀了,一大帮一大帮地,多啊,还看见麻雀儿们坐火车把脸都熏黑了……我深深思念过看不见的麻雀,听不到“喳喳喳”声的喜鹊,也为上辈人对这个小生灵的回忆而伤感过。
“喜鹊喜鹊喳喳喳,你们家里来亲家,亲家亲家你坐哈①,吃上个烟了再说话②……”,“一个雀儿一个头,两只眼睛明溜溜,一双爪子趴墙头……”我们一边唱着这些或听来,或自编的儿歌,一边悄悄长大它。尽管大门口那棵柳树上的喜鹊老偷吃老母鸡下挂在房门口背篼里的鸡蛋,但母亲还是很喜欢喜鹊的喳喳声,特别是清晨的鸣叫,母亲认定那将意味着有亲朋好友到家里来。“亲戚来了福来了”,亲朋的到来,我们将会跟着吃上好东西。七八十年代的青海农村并不富裕,
很多人家都吃不饱肚子,每每青黄不接的当儿,偷揪些青麦烤着吃,偷挖几个土豆煮粥吃,我们那些小伙伴们,没有一个人不会做这些事。况且喜鹊叫了,客人来了,如果可能,我和弟弟就能吃到“狗浇尿”油饼③,那是最让人期盼的事,所以有事没事,我总会抬头看一看门前那些高昂的柳树。喜鹊一般都把巢穴筑在柳树高高的树杈上,这个树上几个巢,那个树上几个窝,时间长了,鹊巢随处可见。清晨里的几声鹊鸣,再伴着村庄里升腾的一缕缕炊烟,很惬意。童年的那些往事记忆犹新。现在想想,似乎那才是我的家。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全国经济有了天翻地覆般的飞速发展,农村也不例外。农民增收了,农村富裕了,但因农药的大量使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规模发展,我们在不知觉中破坏了祖辈世代生活的人居环境。山不在绿了,溪水也不再清澈了;原野上的花虽然仍旧在开,却不再香了,村庄里的树依然高傲地站
久违的雀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