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丧葬民俗
白银市呈三原交汇, 地处丝路门户, 黄河呈 S 形在市境中心流过,
土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东乡、土、藏等 23 个民
族, 175 万人口。
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远古时期,白银就有古人类活动,揭开了白
银人口发展的历史。先民们在长期的开拓发展中,在祖厉河、关川河
流域以及沿黄地区留下了许多的古人类活动的遗址。 古先民留下的石
器和彩陶文化, 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 也使白银成为中华民
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自明代以来,白银一直是一个移民城市,人口来源地分布很广,
且土著占的比例很少,因此,民俗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和多元性。
这里介绍的丧葬民俗只不过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局部而已。
汉族丧葬十分繁琐,一般为停尸、报丧、出讣告、开吊、入殓、
出殡等程序。
老人在将亡弥留之机,家人先将寿衣穿戴齐全。老人临咽气时,
在口内灌一些酒, 称为“泄内火”。然后,准备一只鸡, 男的用公鸡,
女的用母鸡, 待老人咽气时将鸡掐死, 称作“引路鸡”。其后,长子、
长孙从亡者尸边撒麦麸直至大门外,叫“引路” 。接着将遗体安简易
矮床上,如亡者是家中长辈,遗体停于主房正中;若在外亡故,一般
停尸于庄外面,用白纸、白纱设起灵堂。亡者灵前置放祭奠桌,白纸
做桌裙,桌上放 “到头饭” ( 半生的米饭一碗 ) 饭上插多杈的枸杞枝或
其他树枝,以亡者年岁多少, 每岁捏一生面蛋于各枝头上, 点长明灯。
祭桌前放瓷盆一个,盛所烧纸钱,意为“钱库” ,并放食品罐一只,
内盛所祭馔食,意为“仓廪” 。灵床前、祭桌后挂起白色屏幕,然后
用酒浸纸表或用其他办法给遗体“泻火” 。灵床左右就地铺草,供孝
子跪拜。有的地方在院子里设祭桌,桌上放遗像,相框上方披黑纱胸
桃。院门口挂白纸灯笼。长子长孙一定得披麻戴孝,其余儿孙则穿白
戴孝,并手拄白纸缠的丧棒。上世纪 70 年代前,一般不允许孝子直
立行走。侄儿侄孙只穿短孝服,亦有拄丧棒的,曾孙在孝帽两角挂红
绿线穗,玄孙则要披红。
在老人亡故当日或第三日早晨, 丧家在主房及大门口贴白色丧联。
将亡者生卒年月日时, 殡期, 以及直系亲属晚辈名字依辈分排列写于
纸上,叫做“告白” ,立于大门口,意为通告周知。告白上直系亲属
晚辈名字的术语称谓是:父逝曰孤子,母逝曰哀子,父母俱逝曰孤哀
子,亲侄子曰期服侄,亲堂侄子曰大功侄,堂侄子曰小功侄。
吊丧,俗称“烧纸” ,在出殡前一日举行。吊唁者一般要到灵前
烧纸行礼。所带奠仪有花圈、挽幛、钱筒、纸钱、馒头等。大门口悬
出吊纸,有鼓乐唢呐吹奏哀乐。亡者生前直系亲戚来吊唁,孝子须伴
哀乐迎接。也有灵前宣读祭文的,也有开追悼会读悼词的。亡者舅家
人前来吊唁时, 孝子们依次排队一齐出动, 长子捧遗像或灵牌走在前
边,在鼓乐唢呐声中,前往大门外数百米处哀声跪迎。迎候到灵前,
姑舅祭奠后, 若对亡者子女在赡养老人等方面有意见, 可以历数其过
错,或用丧棒教训孝子,孝子可以说明情况,但不得反驳,更不得还
口、还手。女婿外甥前来悼念时,须牵羯羊或羊羔,端祭品,而后在
灵前“领羊”。是日入夜,在祭官主持下“荐灵”为一主要仪式,孝
子们齐跪,一道道转送奠祭馔品,糖糕点,依次行大礼,绕灵床一周
瞻仰遗容,向遗体作
白银丧葬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