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繁殖的欲望――读《植物的欲望》有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繁殖的欲望――读《植物的欲望》有感
导语:《植物的欲望》讲述的是四种不同的植物通过迎合人类的欲望来实现自己繁殖欲望的故事。作者采用的是一种总体立论的方式,从系统性互动的立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没有固定的主体和个体,每一个主体都是客体,每一个客体都是主体。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利用。在这个人类主宰着的世界中,其他物种只能努力学会在人类的屋檐下更好的生存、繁殖。取悦人类成为了一种生存策略。这取悦与被取悦之间,究竟是谁掌控了谁呢?
一、植物的欲望――繁殖
迈克尔?波伦的思考开始于对蜜蜂和花的关注。一般人都认为蜜蜂是主体,对花进行选择。作者却逆向思维,将花作为了主体。从花的视角看,是花通过伪装自己吸引蜜蜂,利用蜜蜂为自己搬运花粉,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繁殖。迈克尔?波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通过四种不同的植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植物的视角重新解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如此费尽心机的迎合人类,控制人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物种的繁殖。
苹果生来就是“甘甜”的象征。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的禁果并未注明是苹果,可是人类却自动的将其定义为了苹果。这里面或许就有一种本能的期待在其中。那就是人类对“甘甜”欲望。苹果似乎对人类的这种欲望了然于胸。它自然的将其归纳到自己的本性之中,利用自己的甜美多汁满足着人类对“甘甜”的欲望。人类就像中计的“蜜蜂”为苹果这一物种的繁殖贡献者自己的力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人类得到了满足,苹果收获了丰饶。
郁金香是纯粹的美。人类对美的欲望与生俱来。二者的相遇似乎是一种一拍即合的默契。花朵利用自己美丽的伪装来吸引花粉传递者,美在这里已经演变为一种生存的策略,为了繁殖而美丽。因着对美的欲望,人肆意的播种着美,郁金香则这肆意的挥洒中尽情的繁殖着、美丽着。
大麻和马铃薯也表现着这种繁殖的欲望。迈克尔?波伦在这两部分虽然侧重于人类对陶醉和控制欲望的分析,但正是因着人类的欲望,大麻和马铃薯才被人类种植栽培,得到繁殖。可以说大麻和马铃薯利用人类对陶醉和控制的沉迷,达到了繁殖的目的。
繁殖是世间万物的通理。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所说。这句话至今仍被很多人信奉,可见,不论是植物还是人类对繁殖都有着极大的偏爱。脱离开人类的个体、民族、国家,站在整个人类物种的角度,繁殖也是生命存在最根本的意义。
总之,繁殖是所有生物面临的共同要务,人类也不例外。我们进行基因工程是为了解决人类食的问题,解决食的问题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繁殖。从更好的进行物种繁殖的方面来讲人类并不比植物高明多少。
二、变态的繁殖――基因工程
迈克尔?波伦在本书中还提到了重要的一项――基因工程。人类通过对植物基因进行变动来
“驯化”植物,使其在根、茎、叶的构造上、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发生了特殊的变化。人类利用植物满足了自己欲望的同时,植物也利用人类的转基因科技实现了一种变态的繁殖。
转基因技术使马铃薯实现全球性的单一种植成为可能。因此,全球性的欲望也有了满足的可能性。目前,这种马铃薯已经种植到了世界各地。但是这种马铃薯已经不同于以前的马铃薯了。它的体内已经发生了深刻而特殊的变化,这是顺从人类欲望的变化。借助这特殊的变化马铃薯取得了繁殖上的巨大进步,

繁殖的欲望――读《植物的欲望》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