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魔都平民生存法则
董超 SUPER分享 王越洲 的日志
上海:魔都平民生存法则
国周刊特约撰稿 毛十八
坐晚班飞机降落上海虹桥机场 2 号航站楼的旅人, 常会怀着惊讶和同情, 驻足观望一群
上了年纪的机场静坐抗议者。就在不久前,某餐饮集团的经理出差上海,还顺手拍照并
上传微博,感叹道: “,, 老的老衰的衰,头发白的白 ,, 不易。 ”
如果驻足观望的时间稍长一些, 同情或许会升级为由衷的赞叹, 因为这些魔都的爷爷奶
奶们抗议的文明程度,在国内大约确实可以算得上名列前茅──没有吵闹,没有哭喊,
地上整齐码着条幅、资料和照片,扩音喇叭里以有限的分贝播放《红梅赞》 、《团结就是
力量》之类的经典红歌。
需要更多观察一段时间,几天或是几周,才能发现一些更生活化的细节。比如人流量较
少的时候,他们会关掉喇叭(要省电的嘛) ,织一会毛衣聊聊家常;又比如晚上 8 点过
后,机场里的面包房开始打折,他们会陆续轮流去买上一些,带回家做第二天的早饭。
虹桥机场的工作人员对这群示威者的评价是, “他们这样才叫实惠咧! ”
・一・
“实惠”这个词,在上海话里难分褒贬,可以暗损一个人爱占便宜,也可以明夸一个人
会过日子。在上面的语境里,这名机场员工似乎更加巧妙地把两层含义糅在了一起。
示威者们来自两个正巧被排除在机场拆迁计划外的小区。 2010 年 3 月 16 日,扩建的虹
桥机场 2 号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 小区于是成为离航站楼直线距离最短的居民区。 居民
的诉求是拆迁和补贴,但机场认为,总有小区离机场最近,是否拆迁,得按照规划和噪
音标准来。
双方展开长达两年并且仍旧进行中的博弈, 到后来机场管理人员和静坐组织人员甚至混
熟了,于是约定过了运营高峰时间再开始抗议,以尽量避免发生冲突。每天晚上 7 点一
到,爷爷奶奶们自带板凳条幅扩音器甚至毛线球(是的你没有看错! ),出现在航站楼到
达大厅, 10 点过后收工散场,手里还拎着一些刚买的打折面包。
小区居民对拆迁已逐渐不抱太大希望,但这样的抗争反正不动筋骨,无妨一试。大家约
定,凡家有退休老人的欢迎报名加入,没有或不愿加入的,则象征性支付一些费用投入
“小区发展基金”──去机场坐上 3 个小时的,大约可以得到 8 到 10 元的补贴。
或许需要多举一个例子,才能表达这种并不常见的“实惠式”抗争背后,所代表的上海
人。
松江区九亭镇,原本板上钉钉的远郊地段,由于有了地铁和更为偏远的松江大学城,竟
也渐渐成为每平米逼近两万的住宅密集地。传说中的“上海最牛钉子户” ,就诞生在这
里。
沪亭北路上,已拓宽至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突遇一栋双层民宅阻截,如酒瓶口一般收
窄成两车道从屋前经过,非机动车道则见缝插针在屋后另辟蹊径,从远处看,民宅被马
路包围得仿佛陆上孤岛, 甚至发生过不熟悉路况的司机变道刹车不及, 直挺挺撞上房子
的事情。
房子的户主是一个 80 多岁的徐姓老人,两层楼 400 平的旧宅,拉拉杂杂住了一大家子
9 口人,为了防止发生一家人里有人擅自和拆迁办谈条件的状况,外孙特地去公证处办
妥了委托书,一切拆迁补贴事宜,由他说了算。
从 09 年初道路拓宽即将完工到现在,房价水涨船高,最近的新式小区,离旧宅不过几
百米远,附近是林立的服
上海魔都平民生存法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