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huazhen415贡献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来源:加入时间:2010-1-19
论文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在精神上将承受很大的压力,进而产生各种精神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持续的精神心理刺激会导致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抑郁症状,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1],并使相应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诱发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的并发症。故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病人摆脱不良情绪,重建信心,恢复健康心理。
一、对象
为我院2000年—2002年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共86例,按透析时间长短分成6个月内、6个月至5a、5a以上3组。其中个月以内的病人26例,年龄23岁~69岁,男10例,女16例个月至5a的病人30例,年龄18岁~72岁,男女各15例,有例二次造瘘者;5a以上的病人30例,年龄38岁~72岁,男女各例,肾移植失败重新血液透析者2例。
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问题的分析
(100%)有此表现。①刚开始血液透析,无法面对自己肾功能已经衰竭的现实;②一些可以恢复肾功能的不实宣传,很容易使病人产生幻想。
(88%)有此问题。①目前血液透析治疗的知识在我国还不够普及;②对血液透析所导致的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不耐受;③病友对血液透析的痛苦过分渲染。
6个月至5a的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80%)有悲观情绪。①血液透析时间增加,有关知识也会增长,使病人明白末期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②四处求医问药的失败更加重了病人的悲观、失望情绪。
(100%)有焦虑表现。①病人将面临是否进行肾移植的选择,对摆脱血液透析,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以及对移植失败可能会导致死亡结局的恐惧,使其不得不权衡再三,由此产生焦虑;②收入减少而血液透析费用较高,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30例(100%)病人都有此表现。这些病人已接受了必须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现实,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经常向医护人员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试图主动把握病情,但一知半解反而不利于他们做出有利于治疗的选择,以至于在医患配合中出现偏差。
(67%)病人有这种想法。①长久得不到相匹配的肾源或因种种原因不打算接受肾移植,只能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②长年的血液透析使病人发生各种并发症;③经济上的沉重负担;④工作的丢失、生活质量的下降、亲友关爱的减少,都会给他们的心理蒙上阴影。
(50%)有此问题。这些接受7a~8a以至10a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病人自以为久病成良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饮食上的控制越来越放松,在超滤量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医护嘱咐全然不放在心上,医患间的配合面临新的挑战。
三、护理对策
,即使是长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