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搭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搭石第一课时板书设计,搭石教学设计特等奖,搭石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第一课时教案,搭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简介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他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照片),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20位诗人之一。刘章爷爷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十分热爱故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多美呀!但是故乡给刘章爷爷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花半山,草半山的春色,更是家乡的另一道风景——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
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爷爷的?)
(搭石是什么样子的?搭石有什么作用?搭石为什么能给作者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搭石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4、带上疑惑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初读感受。(当学生谈到读懂了什么是搭石时,注意引导其将第一自然段读好,读出搭石的特点。)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谴责、懒惰(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
出示句子: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给同学?
2、俗语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数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3、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查查字典,“绰”字是什么意思?(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指名读,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伏下身子、理所当然
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按道理应当这样。)
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用“理所当然”说一句话。
5、汛期、绾裤、联结间隔、溪水猛涨
“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动作演示绾袖、绾发。
提示:“间”“结”和“涨”都是多音字。
四、再读课文,概括画面
1、再读课文。
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不好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
《搭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