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一、
个体心理
( 心理
过程)
1、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情绪
和动机
情绪: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
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3、能力
和人格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在个体身上独特的稳定的结合,就构成了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
二、
个体心理现象
与
行为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行为总是在一定份刺激情景下产生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区别: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或是一个“黑箱子”,它看不见,摸不着,是内隐的;
而行为是外在的,可以用客观方法测量的。
联系:心理是介于刺激与反应的中介环节
刺激---- 心理---- 反应
三、
个体意识与
无意识
个体意识的特点:
能动性: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目的性: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具有自我意识:意识有的时候叫觉察。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
注意和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
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一)心理过程
(二)心理结构
(三)心理的脑机制
(四)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五)心理与环境
二、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因果研究
相关研究
个案研究
研
究
方
法
观察法
观察法:在自然调节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
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
缺点:不可进行重复检验、难以作精确的分析、被试的行为比较被动、代表性差、主试偏见
观察法一般在以下情况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心理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优点:能够数量化的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缺点:测验量表的可靠性还在完善中
按照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
成就测量
态度测验
人格测验
按形式分为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
按规模分为个体测验
团体测验
心理测验的两个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