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新生入园第一天,教室里围满了家长,他们围着教室久久不愿离去。除了担心孩子哭闹,他们更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会吃不饱、会尿湿裤子、会睡不着觉或者被人欺负。一位孩子的姥姥拉住老师的手说:“你们可要多费心呀,我那外孙子每顿饭都要大人喂,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睡觉时要给他哼歌,还要拍一拍,记住要提醒他起来小便,这才不会尿床呀。”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3~6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习惯一旦养成,要改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而且还会因为“泛化影响”,养成粗心大意毛病。为了让孩子有初步的责任感,也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应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入手。怎样让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
一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必须重视活动中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如示范、榜样教育等,让孩子在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如每天午睡前能自觉、主动地把小鞋子摆放整齐,有的小朋友还会摆出自己设计的漂亮图案。每次班级清洗后的毛巾和杯子小朋友都抢着摆放。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动指导幼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语言、思维、情感等身心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中,游戏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具体方法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孩子有很强的模仿性,看到大人做事常常想去帮忙,如看到妈妈洗碗也想试着去洗;看爸爸推车子,也想跟着推。但家长总是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很多副作用:(1)孩子自己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也失去了智力锻炼的机会;(2)孩子失去了提高生活能力的机会;(3)孩子的求知欲受到打击。幼儿园应该和家长进行合作,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成人适时适当的鼓励
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