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959 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 ,共 13 册,由中华书局与 1978
年至 1982 年全部出齐。该书采取比较科学的先后分期后分类的方法,经过去伪存真、校对重出、修复掇合等一系列认真细致的整理工作,
选存了文句完整或比较完整,以及文句所有残缺但内容较为少见的甲骨文 41856 片,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
: 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根据古代简册制度的一般情况,每一支竹片制成的简叫做简,把若干简编在一起成为策(或
册),编简成册的绳子多用帛带和丝带。木牍是指用来书写的木版或木片,一尺见方的牍叫做“方” 。单片的木牍比单片的竹简宽好几倍,多
用于书写公文,律令、函柬等。从汉代起,木牍的标准长度为一尺,这就是后来书信被成为“尺牍”的原因。
:在古典文献学史上,时常有简牍出土的记载。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是晋太康二年( 281 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
得竹书数十车,凡书 75 篇, 10 万余言。史称“汲冢竹书” 。
: 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 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
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由清严可均编辑,共 746 卷,是通代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总集,共搜集先秦至隋作者 3497
人,分代编次为 15 卷,网罗了先秦至唐以前所有现有的文章,为人们阅读先秦至隋的单篇文章提供了最全面的文献基础,中华书局 1958
年出版。
:别集是相对总集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 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 《皇览》。著名的类书有唐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 ,
明《永乐大典》 ,清《古今图书集成》 。
: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政典》 ,后来杜佑把它扩充为《通典》 。“三通”为杜佑的《通典》 ,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又编修了《清通典》 、《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称“九通” ,后加
上清末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成“十通” 。
:中国古代用干支纪日、纪年,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戊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组合成六十对,
六十对一个轮回,即俗称“六十花甲子”
: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刻在龟兽骨上的文字,人称甲骨文,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
字,故又称“卜辞” 。
:铸刻在上周青铜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知道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考镜源流 :出
古代文献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