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正确读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
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
根本无济干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
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
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
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
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
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
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我肯定这是一
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 200
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
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
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
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
法。②在上课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大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
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
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
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
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
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
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
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
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
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
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
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
课动听的老师。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他
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庸的学得十
之八九。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
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
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
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
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
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

如何正确读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12-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