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老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研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1: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上年货
儿童放假
新年的“彩排”
除夕以前
除夕
元旦光景
初六开张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十五。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思考2:作者如何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进行的?
举例: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作者将传统旧俗赋予时代内涵。
送灶: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有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动刀剪不吉利的迷信”,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
思考3:作家采用什么手法说明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通过与元旦的对比来说明元宵的热闹非凡:“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先肯定除夕的热闹,再跟元宵节比,说出它的缺陷。因为除夕没有月光,元宵节则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可是它还不够美”,作者先说元旦好,因为元旦“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尽管如此,元旦还不够美,由此可见元宵节是何等美丽。
思考4:文中说:“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那么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思考5: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商店里、大街上、家中庭院、到处是灯,真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还有“制成各样的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最后写灯的种类:有“悬灯”、“花盒”、“火判”、“天灯”等。
《北京的春节2》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