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此间殉道竞多余----------读瞿秋白《多余的话》
(2012-04-28 21:51:19)
做人还是做神?先生十分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负重已久的这付皮囊,将要去它要去的地方。然而此时此刻,在这本薄薄的书中,先生却反反复复地絮说:我心理压力很大。
 
这是先生《多余的话》,它不同于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不同于方志敏的狱中纪实,也不同于陈毅的梅岭三章,更也不同于革命烈士诗抄。那些作品是向对手宣战的,多余的话则是向内的,深挖自己灵魂的。在《多余的话》中,先生把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都以本来的面目,留在这两万多字的自白中了。这自白,后人读来所感受到的不是先生壮怀激烈的斗志,而是内心的痛苦、忧郁、厌倦。因而,刑场上的先生与《多余的话》里的先生,就难以重叠在一起了。《多余的话》就成了笼罩在先生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现在,经常看到青年踏入社会之后,咂摸着意志被慢慢消磨、棱角被渐渐磨平的感觉。包括我自己,也总是会低眉顺眼的回望青葱岁月,那感觉就像是少年时代从来没有缺过雨露滋润,从来都是分外油光水滑的。就算捡起本少年的相册,能看到的也往往是意气风发,忽略了阳光下,树荫下,裤腿下,掩盖着一双臭袜子。现在袜子干净了,却觉得日子不干净了,可是如果日子干净了,当年的袜子就会变得干净吗?或者说,喜欢讲卫生这件事,压根就是个笑话。不过是人在给热爱劳动这个天性找个说辞,不在个人卫生上较劲,就得去跟别人的卫生较劲。

其实,书生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在思想上总是有那么点洁癖的,有点好高骛远的,私底下要求自己要比社会平均值高一点的。可惜,总是要求的不那么对地方。比如做了经济高层,不忍心自己一辈子跟铜臭捆绑销售,就要弄点风花雪月主持人,再不识五线谱照样写出交响乐。这样的例子,当下是很鲜活的。
我是说,这样倒腾其实很可以有,就是不要指望真能拯救自己的错误。错误就在那,不妨也就让它在那封成个木乃伊。瞿先生自述自己曾经像所有的年轻学子一样,向往过自由,向往过小桥流水人家,更向往过波希米亚。甚至,他不像众多当代小玩闹一样,每年跑两趟丽江,感受了自然的呼唤,就是漏听了当地大旱。先生可是在世界旅游大潮到来之前,就跑到了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塔尖------俄乡啊!殊不知,这种“高等游民、颓废的、脆弱的、浪漫的,甚至狂妄的人物”,难免会在另一种状态中成为“废物”。当青年的理想,在与现实的道路发生碰撞的时候,选择继续怀揣理想的人少之又少。否则就没人看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兔子了,每人怀里都有一个。
只能前进,尽管你是书生。所以先生自述,他将波希米亚的小自由,与人类终极社会形态之间的大自由划上了等号。他因此而承担了一路颠沛流离,经历是是非非,有苦说不出,并且积劳成疾的痛苦。在狱中最后的岁月,他明白自己不过是自己拿自己的智商开玩笑。因为这压根是两回事。

我琢磨的是,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活在理想中,必然与现实发生真正的碰撞,这时你会选择否定哪一个?历史如果有“如果”,瞿先生如果最后的日子不是在狱中,而是在某个拆迁改造后的封建帝国后花园中颐养天年,他还会否定自己的现实吗?他会不会只是对曾经的理想一笑泯恩仇?当然,这样的问题很不真实,因为这里不仅有“如果”,还有“假设”。就是假设瞿先生在后一种情况中,还会去否定其中一个,而不是把他们顺理成章连成一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