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人的文化性格与文化特征
家乡,多么亲切的字眼,总会让人心头一热。从小生活在家乡,置身其中,也没认真思考过家乡人,家乡的人文,认为一切理所当然。等上了大学,来到北京,亲身感受祖国各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异,才明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真正含义。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保定坐落在燕赵大地,乃一座历史名城。高碑店在保定北部,基本上处在保定市区和北京城中间。高碑店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市境内为燕国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属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县解放,恢复隶属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高碑店以其多样性地域文化与人格特征相结合,赋予了我家乡人独特的文化特征。通过与我接触的外省人相比较,我总结出以下我们高碑店人几点较为明显的文化特征。
提到我们高碑店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分守己”。长时间以来,高碑店即为京翳之地,北京乃全国政治中心,所以历来统治者强化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控制,对此地人民的王民教化一直未停过。一旦有造反者,必残暴镇压。我感觉我们那的人都是标准的“顺民”。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片土地上朝代更替,多个政权、民族统治过。饱经战乱的高碑店先人们切身体会了战争的残酷,对家乡的破坏、妻离子散,所以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高碑店也算长期处在皇城跟下,受到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影响强烈,无论是政策还是法律等等,高碑店人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和受惠者。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京师,使这里的人民有一种隐约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不愿破坏自己的现存优越环境,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以此安居乐业。但是这也造成了我家乡人墨守成规,小农意识浓厚的特征,从好的方面说就是崇尚和谐。据我所知,我们村里没有出现过什么特别敢闯敢做的人,像江浙一带的商人一样。
由“安分”衍生出来的另一特点就是安土重迁。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份调查,讲的是农民工各省份所占比例。河北省虽然农民数量很多,但到外地打工的却是很少。我们村子里的男青年就有极少的人去别的省打工,基本就在附近的白沟、高碑店市里、北京等工地上干活。还有典型的就是高考志愿,河北考生理想的大学就是北京的大学,在南方除了几所知名的,同样条件下,基本在周围几个省选择,我同学基本这样。我个人认为和我们这里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关系。河北平原是富庶之地,人民很容易解决温饱问题,竞争压力远不到要到外地打拼,“冒险精神”稍差。
我家乡人的另一文化特点是“崇文尚武”。“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尚武乃是家乡传统。我们那的人虽然老实,但是喜欢舞枪弄棒。在我们村子里,经常看到小朋友手拿竹棍在路上玩耍。还有一句俗语也可验证这一点——“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狗腿子”的真正含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汉奸”。我查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说的是当时京城里的大官们守卫院子的人一般都是保定的镖师。那时的保定人一般都会两下子。现在虽然练武已经没有那么普及,但是我们那里会杂技的人相当多。我小时候遇到什么庙会,都会看到一些“踩高跷”等杂技。还有历史上著名的“义和团”运动,都说明这一点。至于“崇文”,我觉得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我们那里的家长相对而言,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不计成本。教育水平也相当高,从河北考生的高考成绩可见一斑。还有就是继承
高碑店人的文化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