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脸对着脸》有感
5大班2小班姓名:葛晓磊学号:20132592
脸对着脸
特朗斯特罗默(李笠译)
二月,活着的静静站立。
鸟懒得飞翔,灵魂
磨着风景,像船
磨擦停靠的渡口。
树站着,背向这里。
死线丈量着雪深。
脚印在冻土上衰老。
语言在防水布下枯竭。
有一天某种东西走向窗口。
工作中止,我仰起头。
色彩在燃烧。一切转过了脸。
大地和我相对着一跃。
作为欧洲诗坛最为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惯用简练通透的意象与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风格简单温和,但却在平静的文字中蕴含着激烈的情感。正如其所说:“诗人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即为诗歌。”这首《脸对着脸》便是这样,把思想藏在意境与美的背后,蔓延而来无边的神秘诗意,平静背后又带给人深刻阔达的启示,使整首诗如同从泥土中探出的花朵一样,自然、迷人而又深刻隽永。
第一节中,诗人将视线放在了二月的原野,这寒冬已暮、春正初来的二月。山川、树木、飞鸟,所有这些刚刚经历了
萧瑟严冬后的生命,仿佛都还沉浸在寒冷肃杀的余悸里。它们静默地站立在这原野中,在这将逝未逝的冬天里,一如刚刚过去的冬日的沉静时光。飞鸟倦怠慵懒地团在日光下,缩着脖子将自己裹在绒绒的羽毛里。它们眯着眼睛抿着嘴,回想着已然过去的过去, 等待着天地新变换的到来。尽管彼时万籁俱寂,天空没有鸟飞过的痕迹,生命还未张开迎接新生的双眸,但因着诗人的眼睛,万物的灵魂在这早春将至的微风吹拂中,在这片风景里微微地晃荡着、磨擦着。在这似静非静似动非动中,仿佛有些什么在靠近在发生,那是春之将至的隐隐脚步,那是沉默之下隐而待发的勃勃生机。
在第二节,特翁继续描绘着冬日即将过去、春正远远走来的场景。视线之所及,是树木站立的瘦削背影。冷硬光秃的枝干就这样伸展在冬的俯视前,沉默坚忍,倔强等待。冬的最终期限正在靠近,它在雪停后渐渐而来,一路上留下丈量雪深的足迹。寒冬行走在冻土之上,但脚步却日益苍老衰颓,它的退场终成定局,再无可改。防水布之下冬语不闻声渐息,生命敛气凝神、侧耳静听,翘首以待春日最终降临的刹那。所有的这一切体现着希望的逐渐蓄积、日益丰厚,新的春天、新的世界呼之欲出。
终于,第三节里,积累的希望终未被辜负,万物所期待的那一刻终于降临。在这样的某一天,一切仿佛都没有变,但一切却又都变成了新的。这新生的世界在窗口召唤,于是诗人在工作之中停下来,抬头望去。这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浩荡的春风抚遍原野,解冻了所有冰封的生命,唤醒了所有沉睡的色彩。
山川、树木、飞鸟,一切生命都从之前的沉默背立中转过身来,生命变得鲜活灵动,色彩在燃烧,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新生的欢欣喜悦。诗人就这样面对着所有生命兴奋的脸庞,面对着新生的春天的笑脸,面对着肆意欢笑着的盎然生机、蓬勃希望,内心如何能不激昂澎湃、为之一跃!这是希望所传递的的渲染感召,这是昂扬的生命力所带来
人生若有希望在,何惧风霜严相逼——读《脸对着脸》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