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7篇【篇一】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开启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揭开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崛起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四十年前,我们穿衣服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四十年后的今天,商场里的各种衣服琳琅满目,任君挑选;四十年前,坊间流传“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四十年后的今天,则是“米仓满,面仓满,鸡鸭鱼肉随便选”;四十年前,筒子楼里冒黑烟;四十年后的今天,高楼大厦遍人间;四十年前,自行车都属于“三大件”;四十年后的今天,满街都是小轿车……而这些,仅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的环境变美了,国际地位上升了。四十年前的中国,人民生活穷困,国家发展落后。党中央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论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最为简单朴素的注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成为中共党史上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开放不啻于中华民族的另外一场救亡图存。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华大地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新时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城乡发展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大高于农村。这既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制约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现代经济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各族人民再次赢得振兴乡村的胜利,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篇二】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是当代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行进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路上。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专栏原创品牌栏目“讲的改革之“诺”,讲述言出必行的推动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重重诺:致敬历史,面向未来。回望历史,有些节点,已然成为坐标强调:1978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