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正负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从同学的现象生活引入,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显示情境中,让同学体会正、负数发生的必要性和负数的意义。 3、能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正、负数表示的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教学准备:了解有关负数的知识,制作有关课件等。活动一:读话导入,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谈话 ,我们都认识要学习哪些数?这些数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游戏:剪刀石头布要求:同桌同学玩5次,并记录下竞赛的结果。(1)同学做游戏, (2)汇报竞赛结果。[引导同学考虑:怎样记录输嬴的次数?]能不能用学过的树来直接表示这个结果呢? △小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能不能直接表示出来呢?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一种新的树来表示这些事情发生的现象。(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二:感知气温中的负数。△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各国各城市的气温情况。①小组交流。②集体交流。③总结:我是怎样收集到这些信息?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用来表示气温的数有什么不同吗?这些温度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北京:30℃~12℃。哈尔滨4℃~2℃,‘-—2℃’表示什么,怎样读呢? △能正确读出并表示温度。(课件演示情景图片) A:小朋友在温度零上30℃下游泳。 B:小朋友在零下10℃严冬步行。 C:白昼温度零上8℃。 D:夜间温度零下4℃。(1)导同学把各图中的温度用数学表示。例:零上30℃。记作30℃。零下10℃,记作-10℃。(2)引导同学观察温度计,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同学观察;零上的温度都比0℃高,零下的温度都比0℃低。) (3)引导想象一下,30℃与—10℃的冷,暖程度。(课件演示:30℃与—10℃情景图片) (4)比较大小: 30℃()—10℃8℃()—5℃。 0℃()—20℃—5℃( )—15 (5)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件演示情景图片) 情境一:雷老师从泉州22℃飞抵北京—3℃,你认为应该增加衣服,还是减少衣服? 情境二:出示拉萨中午17℃与黄昏—6℃的气温?根据这个气温,你得出什么结论,并给出你的生活小贴士。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认识负数。 1、识海拔高度。(课件演示图例) 2、记帐:完成P87第一题。假如收入用“+”,支出记作“—”,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以上收入和支出金额。·独立完成·说一说每个数的意思。(+1500、—120、+1400) 3、概括: (1)像-10、-5、-2、-115、-200、-120这样的都是负数; (2)像1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正负数》公开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