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西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西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广西横县种植大头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300多年。横县大头菜是我县的名优产品,也是我县的知名品牌。产品(咸坯)以“色泽金黄、口感脆嫩、粗纤维含量低、香气独特浓郁”等特点远销国内外市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横县大头菜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块根类蔬菜,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便已驰名中外。据横县史记记载,最早种植、腌制大头菜是南乡陈塘村,相传已有13代,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加工成品色泽金黄、肉质脆嫩,风味独特,有“土鱿鱼”之美誉,声名远播。目前,大头菜的主要种植区域有横州、马岭、南乡、校椅等17个乡镇,其中以西津库区湿地为主。大头菜的学名“芥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细腻,有强烈芥辣味,不宜生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蛋白质等。通过腌制后,成为独特风味的佳品。大头菜历史悠久,广西横县大头菜亦是在乾隆年间便已声名远播,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且因其块根粗壮,形似佛手,故又称佛手大头菜。利用传统产品咸坯大头菜,深加工成秉承独特风味的速食型横县风味小吃,不仅颇受本地区消费者青睐,而且畅销两广、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其中“金姐”牌横县大头菜,成为指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目前,-2万农户种植大头菜,全县年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鲜菜约12万吨,成品菜(咸坯)约6万吨,产值达2亿多元,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支柱。近些年,通过多方努力,横县大头菜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市场前景良好,横县大头菜这一名特优农产品正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推进。2制订目标横县大头菜已于2009年7月份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目前尚无向公众发布的相关标准,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地方标准将会规范我县大头菜制品的生产,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更加有效地保护横县大头菜产业的发展。横县大头菜的生产要贯彻质量安全第一的理念,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形象面对市场。,承担单位组织了编写单位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横县农业局、横县科学技术局、横县产品质量检验所、广西横县金妹油业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专业人员参加。、生产加工企业、部分大头菜种植基地、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进一步了解大头菜制品的质量状况,种植技术及工艺特点,为标准的编写打下基础。,按GB/,形成了《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标准草案。4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广西地方标准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民政府提出,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以及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广西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由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横县农业局、横县科学技术局、横县产品质量检验所、广西横县金妹油业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试验及分析,拟编了《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广西地方标准。本标准技术内容主要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68号

广西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横县大头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62357237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