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岭游记作者:刘云辉“头戴将军岭,脚达沙罗塘,哪个藏中,银子就斗量。”这便是宜章莽山脚下的人对将军岭的称赞。早就听说过她的神奇,却总是只可远望,无缘近识,心想要是能去玩玩,该有多好。这不,本月的16日,我们终于如愿以偿。16日晨,我和小平结伴驾车出发了,晨雾像飘摆的绸缎覆盖着地,渐渐地,雾淡了,太阳从远处的地平线上,悄悄地露出脸来,巍峨的群山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将军岭,位于莽山脚下,樟门塘村的左侧面,形如乌纱帽,有点桂林的味道。由于没有广告横幅、路线标牌的提醒,在缺乏向导的情况下,我们只好走走停停,不过十里的将军岭,耗费了我们不少时间。突然,几声狗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伯,从白瓦红墙的鸡场里走出来。他身子不高,苍老的脸庞,浓浓的眉须,眼角边爬满了鱼尾纹。他喝住狗,我们才敢上前问路。热心的老伯愿意做我们的向导。经过田间小道,越过石山,披荆斩棘,我们便来到了将军岭的脚下,感受到了她别有的风韵,山势不高,但四面陡峭。旁边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它经历了百年的洗刷,经过无数过客的踩踏,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坑坑洼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两边的小草顶着露珠,让人不由得生出丝丝爱怜。怪石各异,毫无雕饰,给人一种纯朴的感觉。沿着荒凉的岔路而上,我们开始向山腰进军了,吮吸着野花的馨香。上有青翠欲滴的石竹,它们都长在缝隙里,枝枝相倚,根根入缝,你不禁会想起郑燮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忽然听到几声鸟叫,“叽叽喳喳”,清脆悦耳。然而,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只觉得四周,满目清醒,宽广清悠,生机盎然,乐在其中。风过叶婆娑,兴至步难歇。我们艰难地爬上了山腰,都累得口喘粗气,汗流浃背,抬头仰望,形态逼真的将军石巍然矗立在将军岭的左面,只见他身著锦袍,目光炯炯,神情威严,直视远方,守护着将军岭这块净土。看到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毛阿敏的那句歌词:“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过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于到达了山顶,我们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老伯拨开密密麻麻的野草,令我们惊讶不已,草下竟然有座坟墓。老伯慢言细语地说:“相传将军岭本是财神赵公元帅的乌纱帽,因当年他赖庙不还,在于送子娘娘的真枪实剑的打斗中,他处于下风,只好落荒而逃,在此丢了许多珠宝。”可是,山顶上怎么会有一座坟墓呢?它隐藏着什么故事呢?我们喋喋不休地向老伯探问。他回答:“不忙,不忙......”正当我感到有点失望的时候,小平说:“你们看,远处有马鞍山和天子山。”放眼望去,豁然开朗,我不禁想起一句“将军向马拜天子”的俗语,置身如梦如幻的景色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底下便是怪石频频而出,荆棘遍野,似乎无路可行了,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经过数里的荆棘小路,便来到了将军岭下的一个岩洞旁边,它向东南方向敞开,像个蛤蟆嘴。拨开野草,我们艰难地钻了进去,初极低狭,可往里面走不远,洞内立即开阔起来。老伯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此洞内藏着拿不完的金银珠宝。话说当年有位勤劳能干的老伯,在洞口的面前走过,他看着洞中闪着熠熠金光,便好奇地走进洞中,发现有很多金银珠宝,他高兴地跳了
将军岭游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