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师旷问学.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外文言文练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秉烛之明: ()④臣闻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二)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 ) (2)今也则亡(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门人益亲( )(2)弟子孰为好学( )(3)不贰过( )4、翻译下面的句子。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5、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三)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立有间(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2、翻译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四)王安石绝句改字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8分)吴中士人家藏其草()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2、绝句是的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的多少又分为言绝句和言绝句。(4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表现春天景象方面比“到”、“过”、“入”、“满”好在什么地方?答:“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行文中已先后写出了五个,试再写出

(一)师旷问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