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瑜伽行派略说.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唯识浅谈瑜伽行派略说慈林一、瑜伽行派概说(一)释名义(二)瑜伽行派与大乘法相唯识宗、大乘中观行派(龙树学)之关系(三)瑜伽行派简史二、三性学(一)三性(二)依他起性(三)遍计所执性(四)圆成实性(五)三无性三、唯识学(一)唯识义 1、无有外境(义),唯有内识 2、识有见、相二分 3、识差别唯八 4、了别识与识 5、有情之图景识 6、各各有情之图景识 7、唯识者,“唯”有不离识义(二)心与心所(三)虚妄分别(四)阿赖耶识(五)熏习与种子(六)转识成智四、慧度学(一)释名义(二)行(三)行与慧度(四)果 1、果 2、乘安立与果(五)菩萨行与六度(六波罗蜜多) 1、菩萨行 2、六度与四摄(六)六度 1、六度安立 2、六度最胜威德 3、六度与十度 4、六度与戒定慧三学(七)五位证果 1、发菩提心 2、资粮位 3、加行位 4、见道位 5、修道位 6、究竟位一、瑜伽行派概说(一)释名义瑜伽者,即相应义,观行义。与三性唯识了义圣教中道正理相应而观行,以无分别智,证人、法二无我所显真如,破烦恼与所知二障,圆成无上正等正觉,故名瑜伽行派。若按所对应化根机来分,瑜伽行派属大乘佛学,用以接引五种姓中之如来种姓与不定种姓者;五种姓谓阐提种姓、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阐提种姓为断善根、大欲者;不能亲证真如而入圣流,更不可能成佛;可成就人天善法。声闻、缘觉种姓,可证人无我真如,断烦恼障,脱离分段生死而得圣果阿罗汉与缘觉,但亦不能成佛。而后二种姓者可通过正闻熏习、如理作意,引生无分别智,证人、法二无我真如,断烦恼与所知二障,而证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建立四乘,即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如来乘。其中声闻、缘觉乘总称小乘,而如来乘名大乘。又若按理境而言,瑜伽行派属大乘了义教,即为《解深密经》中之第三时教。此中“了”者,即显明、决定义。谓瑜伽行派对理境界定、阐发最为明确、究竟圆满,对法相之抉择梳理究极善巧方便,等等。《解深密经》云:“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疒尼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磐,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磐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谓初时为转小乘法轮,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之言教,中时与后时为转大乘法轮;于中时宣说诸法无所得空,诸法唯是假名等义,即以隐密相转大乘非了义正法轮;于后时以三性界定有无、以唯识明缘起、以慧度摄万行等义,即以显了相转大乘了义正法轮。又若从佛教史看,瑜伽行派出现在印度佛学之中晚期,即公元第五世纪。印度佛教可粗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中观行派时期、大乘瑜伽行派时期、大乘密宗时期。前二阶段主要是小乘佛法流行,多持人空法有见;后三阶段为大乘佛法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持人法俱空见。前四阶段教理如次有所发展,至瑜伽行派佛学义理臻于最高最圆满。而大乘密宗在义理上无大发展,偏重行门。又若依教理行果讲,瑜伽行派之教为三性了义圣教,三性者谓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此三者能摄尽所知界,为佛圆满亲证真如而施设者;理为唯识中道正理,唯识即是唯了别识之义,亦即万法唯了别识之义;及识者,是缘起义,万法因缘和合生义;行为六波罗蜜多,即六度,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度,以六度摄菩萨万行,而重慧度(般若波罗蜜多),以无分别智是真能对治,能对治虚妄分别,转识成智成佛故;果为无住涅磐即真解脱,与无上正等正觉即大菩提,而无住涅磐者,谓由大悲故不住涅磐,由大智故不染生死,以无缘大悲、圆满大智化度有情无有休息。又若按开合而论,这里指狭义之瑜伽行派。广义之瑜伽行派,即指佛陀学。谓瑜伽行派是大乘理论的最高阶段,为佛学义理最究竟、最圆满之学,故能涵括大小乘三藏千经万论的全部内容,在此意义上,等同于佛陀学。狭义之瑜伽行派,谓以《解深密经》、《华严经》、《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及慈氏诸论等大乘论典为基础;由慈氏、无著、世亲、安慧、陈那、护法、法称等菩萨建立发展的、与小乘大乘中观行派大乘密宗不共的大乘佛学。又若按内容谈,瑜伽行派有三支,以三性学摄瑜伽行派之教,以唯识学涵瑜伽行派之理,以慧度学括瑜伽行派之行与果。由教诠理,由理起行,由行证果,由果设教。故彼三支如同三足,鼎立成体。彼三学之整体性,由下可进一步看出。三性学亦是理,即有无、真妄之理;唯识学亦为教,诠“如其显现而不如是有”、“非是实有而如是显现”之缘起

瑜伽行派略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112 KB
  • 时间2019-02-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