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说瑜伽行派的兴起.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象本
内容提要:对于印度佛教史上瑜伽行派的兴起,我们往往多从弥勒、无著和世亲菩萨开始谈起。事实上,任何一个学派或宗派的兴起,都不是突如其来的,一定会有促成它兴起的长期潜在的原因存在。因此,瑜伽行派的兴起也不例外,可以说如果没有弥勒、无著和世亲等菩萨的出世,就不会有印度佛教史上瑜伽行派的兴起,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弥勒、无著及世亲菩萨之前,那些促成瑜伽行派兴起的原因、背景及要素等也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同样是重要的。前人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乏成果。所以,本文在梳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试着从瑜伽行派兴起的“原因”及“渊源”两方面入手来对瑜伽行派的兴起作一些考察。
关键词:瑜伽行派中观派部派有见罽宾有部唯心轮回主体空义
作者象本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一、瑜伽唯识兴起的原因
(一)、“瑜伽”、“瑜伽行派”、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是相应——契合的意思。其基本字义是“连接”的意思,可引申为“将心连接于一境”(精神集中)的修行。[1]凡是止观相应的,身心、心境或理智相应的,都可以说是瑜伽。[2]因此,瑜伽一词一开始不是佛教的专用名词,而是共通于印度宗教界的,为印度宗教界共通的修行方法之一。直到《大毗婆沙论》时代,或更早一些,瑜伽和瑜伽师一词,才逐渐成为佛教界习用的名词,特别是无著和世亲系的学派,把它作为“佛教修行者”的代表名称。[3]什么叫做“瑜伽行”呢?即“巧修止观”[4],或“身心相应的修持法”[5],名为瑜伽行。那么,什么是“瑜伽师”呢?即“巧修止观而有契入的,名为瑜伽师”。[6]也即是说,从事于修持并获得了特殊的宗教经验的,叫做瑜伽师。传来中国以后,中国习惯称瑜伽为禅,称瑜伽师为禅师。[7]
那么,什么是“瑜伽行派”呢?“瑜伽行派”(yogācāra)也称“瑜伽派”,日本的宇井伯寿博士为避免与印度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之一的“瑜伽派”相混淆,首先改用为“瑜伽行派”,今日普遍为学界所采用。[8](梵文Yogācāra中的Yoga为“瑜伽”,acāra为“行、实践”的意思。由此可知,此一学派是以瑜伽行作为实践的根本课题。在中国古代的译法中,只将Yogācāra译为“瑜伽”,而没有把acāra的意思表现出来,所以说,“瑜伽行派”这一译法是近代的新译法。[9])这里所谓的“瑜伽行派”,即是指在中期(第二期)大乘经典出现以后,以弥勒、无著、世亲等为代表的学者,继承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思想进而对其进行组织,并且又进一步地以小乘说一切有部的一部分繁琐的教理作为基础,而确立大乘佛教,这一整个思想系统,我们称之为“瑜伽行派”。[10]又由于瑜伽行派,是主张“万法唯识”的,所以,我们又称“瑜伽行派”为“唯识派”。[11]
(二)、瑜伽唯识兴起的原因
对于瑜伽行派(唯识派)兴起的原因,在玄奘三藏译、最胜子等诸菩萨造《瑜伽师地论释》中即给以了非常简洁明了的说明。《释》云:
佛涅槃後,魔事纷起,部执竞兴,多著有见,龙猛菩萨证极喜地,采集大乘无相空教,造《中论》等,究畅真要,除彼有见。圣提婆等诸大论师,造《百论》等,弘阐大义,由是众生,复著空见。无著菩萨位登初地,证法光定,得大神通,事大慈尊,请说此论
[12]。[13]
1、部执竞兴,多著有见
约佛灭后四百年到六百年即大乘佛教产生前后的这段时期,“有论”[14]在印度极其流行。正如《存在·自我·神性》

试说瑜伽行派的兴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angni990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