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研究甘肃省科技厅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两件大事都离不开人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由此可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稀缺的资源,在人才群体中,高层次人才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地区人才队伍的核心,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来看比较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因此,落实人才资源开发支撑战略,加快全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甘肃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截止XX年底,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已达到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72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占%;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占%;未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7100人,占%。学历结构是:研究生6619人,占%;大学本科万人,占%;大学专科万人,占%;中专及以下万人,占%。从总体上看,我省高层次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一些经济结构调整中急需的高精尖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同时已有的高层次人才在年龄、知识结构上呈老化趋势,且在产业和地区分布上非常不平衡。近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增加约5万人,增加约13%。增量中,主要是教学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数基本持平。新材料、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人才、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短缺。高层次科技人员流失严重,5年间共调出3429人,调入2035人,调出数远远多于调入数。主要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二、科技人才政策与环境建设 XX年,全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XX-XX年甘肃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全面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部署。先后制定下发了《甘肃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中共甘肃省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人才库建设方案》、《关于建立人才工作报告制度的意见》、《甘肃省"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及管理办法》、《甘肃省"博士服务团"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才市场条例》、《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意见》、《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等,省上还制定了"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了我省人才政策法规。以高层次专业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人才选用流动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和使用,始终坚持"不拘一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选用机制。为了疏通流动渠道,制定出台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引入柔性流动机制,允许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各种活动。放开国有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审批权限,自主引进,待遇由企业自行决定;打破高层次专业人才在省内条块分割的壁垒,允许跨地区、跨行业流动;鼓励科研机构和院校推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使用办法,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兼职从事科研与推广工作。为了进一步贯彻"科教兴省"战略,XX年再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特聘专家,已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招聘了28名特聘科技专家,每人每月发津贴4000元。目前,先后来甘肃挂职工作的"博士服务团"成员已有6批共计45人,引进37名博士后人员来甘肃任职,有42名博士后人员以柔性流动方式为甘肃提供服务。此外,还引进46名高层次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省上每年评选1~2名科技功臣,奖励60万元。XX年以来,获得省政府奖励的科技功臣共7人。各市政府也普遍设立了"科技功臣奖",对入选者给予重奖,奖励金额达5万~30万元。甘肃省科技厅和省人事厅共同组织,评选出了甘肃省" 十五"期间十大杰出科技人才,表彰了"十五"期间在甘肃从事科学研究和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并为行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XX年起,各级政府在上年度人才开发投入的基础上,按不低于本级可安排财力增
镇江市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