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曾与《读书敏求记》述略
赵怀忠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 钱曾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型藏书家、目录学家。他出身于名门,毕生以求书、藏书、读书、鉴赏评论书为生存方式,藏书思想以“善读为善藏”为核心,他有“佞宋主人”之称,善于精钞宋元古本珍本,许多珍、善本图书得以保存下来。《读书敏求记》是他目录学著作的典型代表,在“版本体提要、善本书目、校勘思想、版本鉴定、文献学研究史料”诸方面,都极具学术价值。
[关键词] 钱曾;藏书家;《读书敏求记》;版本目录;校勘;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56
1 关于钱曾
,字遵王,自号也是翁,贯花道人,钱后人,述古堂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居城西虹桥。生于明崇祯2年(1629),卒于清康熙40年(1701),终年73岁。是清初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
他出身于名门,其祖父钱时俊,字用章,是万历32年(1604)甲辰科进士;父亲钱裔肃,字嗣美,是万历43年(1615)乙卯科举人,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精善藏书家,有很多珍贵的古籍善本。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钱谦益,是其族曾祖父。钱曾作为学者型藏书家,终生未仕,《清史稿》无传。其事详见于钱林撰《文献征存录》本传。
,原可以靠其深厚的家庭文化底蕴入仕。因明朝灭亡,皇权易位,他从此不涉科场,甘当遗民。钱曾自幼受到书香熏陶,从小研读国学,聪明好学。他开始是跟随父亲读书、游历、收集、整理和研究图书,受其影响深远;后又从族曾祖钱谦益游,协助收藏和整理图书,学到了治学、收藏和校勘的本领。他博学好古,尤嗜宋元珍本。十七岁时父亲去世,钱曾继承了父亲一生收藏的大量图书,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藏书家生涯。他良好国学基础,辅以辛勤的实践,三十多岁时已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收藏众多、精品满楹、能自主收藏图书的行家里手。他与顾湄、吴伟业、叶廉、金俊明、陆贻典、冯班、冯舒、毛扆、曹溶等结交甚密,经常向他们借读、借钞珍贵图书。于是藏书日增,竟蔚为大观,终成为近世著名的藏书家。
钱曾一生收藏校理图书,成为学者型藏书家,固然与其浓厚的家学渊源——求书、读书、藏书、做学问的家学传统有关,而关键是其族曾祖钱谦益的教诲、关怀和影响。他早年
“侍牧翁于燕誉堂”,“从牧翁游、奇书欣赏”,“侍牧翁于云上轩,晨夕伏承绪言”等不平凡的经历中,聆听教诲,耳濡目染,亲睹其如何求书、藏书、整理、利用图书,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为“读书者之藏书”的绛云楼藏书。钱谦益将绛云楼残留的珍善本和以后十几年所收集的图书,全赠给了他。“绛云一烬之后……牧翁悉作蔡琶之赠”’[1]钱曾得其所赠,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收藏,同时书中的题识跋语对钱曾整理、评价图书很有启发性,也得以保存了许多珍、善本图书。
钱曾矻矻一生,共收藏图书四千多种,数万卷,在封建社会时,一个官场无名,以布衣之身聚书如此,不易!
同时,他作为诗人。有诗文集《判春集》、《怀园集》、《莺花集》、《交芦言怨集》、《今吾集》、《草堂集》、《奚囊集》等行世。
,从浓厚历史文化底蕴传统中走来的读书人、学者、藏书家,他对于书籍追求的程度,他求书、藏书、鉴别书的经历和学识的积累,与其他藏书家相较,特立独行,极具挑战性、科学性。他终年累月,视求书、藏书、读书为一种享受、寄托和追求,藏书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家
钱曾与《 读书敏求记》 述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