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细微处爱,一个很抽象的字。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它给出的第一句话是“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通常多见于人与人,人与动物。现今任何科学都不能彻底解释人或动物产生“爱”的原因。”既然科学都不能清楚地解释它,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爱或者不爱,但是我们却常常在谈论着它,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它,标准源于我们的内心。因为它的抽象,要做到“爱”岂不是很难?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表现得很具体,可以把它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表达爱,而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而恰好我觉得新小康就是一个可以让你在生活琐事上坚持爱的地方。在新小康的一年里,我体会到了“爱是细微处的坚持”。协会的爱心事业部既然冠上了“爱心”这个词,还加上了“事业”这个词,那么我们是把爱心当做一份事业来经营,无论何时,爱心都是我们行动的导向,因为爱,我们坚持着。坚持义务支教,坚持“天使行动”,坚持“拾贝”……坚持着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坚持着为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做些可以做的。记得当初到新小康面试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选择进爱心事业部,而不是学术调研部?”我说:“可能我觉得自己比较有爱心而没有太多的理性思维!”但是那时候理解的爱真的太宽泛,太概念化了,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如果觉得自己是有爱心的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表达。在新小康的一年的时间里,在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后,我学会了爱是我们持久的坚持。“拾贝”,到海边捡贝壳吗?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确实是这样的,还想着会有多好玩呢!其实不是这样的,所谓的“拾贝”,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收集各种可以回收的东西(瓶子呀,旧书呀,报纸呀什么的)去卖。可能刚开始会有点费解,一个大学生社团,又不是做生意的,干嘛要做这些事情啊?做这些事其实是因为“天使行动”,因为义务支教。“天使行动”是协会的爱心助学活动,在协会的支教或者调研的过程中,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一些品学兼优但是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孩子,然后在学校为他们寻找资助人,当然有时候不能找到资助人的话,那么就用协会的“爱心基金”来资助他们,每一年的义务支教的一些相关费用也是来自“爱心基金”。“爱心基金”的来源是什么呢?大部分是来自刚刚所提到的“拾贝”活动。有的人说新小康的是被活动就是在收废品,有的人很不屑,有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凡此种种,但是,不管别人是怎样来看待这一活动,但我们始终坚持着,坚持到后来成为一种
爱在细微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