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灾害预警机制韩国韩国在防灾方面的专门常设机构名为“中央灾害对策本部”,隶属于韩国行政自治部。中央灾害对策本部的职责是提出各种防灾对策,并审议和制定国家防灾基本计划,协调各地的防灾计划。“中央灾害对策本部”汇集了韩国全国的各种气象、水文和其他灾情资料,包括全国各地水文检测站提供的降雨量、水位、流量等具体信息。韩国气象厅、交通部水利局、韩国水资源公社等机构以及地方灾害检测单位提供的各种灾害信息都被集中到这里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中央灾害对策本部把灾害对策期分为:夏季灾害对策期、冬季灾害对策期。对策期的工作机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机制,即以行政自治部和气象厅等4个机构的16名常设人员负责24小时监控,追踪灾害苗头;第二阶段是警戒机制,即发布台风和暴雨等灾害警报,工作人员增加到包括国防部和警察厅等在内的15个相关部门的34人;第三阶段是非常机制,即在发生全国范围的灾害时介入的部门增加到21个,相关人员增加到52人。此外,韩国灾害信息的发布也开始注意借助新技术。借助韩国手机基站密布、手机信号基本没有盲区的特点,最近韩国消防防灾厅还将实施对灾害多发地区的居民实施手机文字和语音短信发布灾害警报的做法。美国在美国生活过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欣赏电视节目时,有时突然电视图像会丢失,紧接着屏幕上会闪现一行字:“这是在测试紧急警报系统—这只是一项测试……。”紧急警报系统具有多部门协作的特点。参加单位除了联邦通信委员会外,还有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的国家气象局和联邦紧急措施署。根据国会立法,美国各州、县和大城市政府都成立了紧急警报委员会,负责制定各地“紧急警报系统”的建立和运作,构筑了一个全国性紧急警报网络。在这一网络中,各部门分工明确。联邦通信委员会负责警报系统硬件研发、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国家气象局则提供重大灾害天气的警报工作,开通了24小时全国天气广播;而联邦紧急措施署则在发生重大灾害时管理联邦救灾资源,与地方紧急反应部门合作,指导地方救灾工作。紧急警报系统还是一个多媒体紧急信息发布网络。根据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定,美全国绝大多数短波和调频电台、电视台和户外广告媒体等都必须强制加入紧急警报系统,购买该系统专用解码器,担负起向公众即时发布重大灾害警报的任务,以便公众及早做出抗灾抢险准备。俄罗斯莫斯科四通八达的地下和地上铁路与地面公路构成了全城发达的交通网络。莫斯科人多以车代步,因而遇到恶劣天气时,城市交通面临很大压力。莫斯科气象局预测或监测到强降雪等紧急情况时,气象局会向莫斯科市各政府机构及其他单位和工厂等通报,同时将气象信息提供给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各媒体特别是电台会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大众。气象局还开设了专门的咨询电话。气象专家昼夜值班,回答公众希望了解的有关天气、灾害等问题。此外,气象局还与专门的电信部门合作,便于手机用户直接咨询当日及近期的天气情况。俄罗斯紧急情况事务部于2001年成立了抗灾中心,对暴雨、强降雪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在获知强降雪等恶劣天气的有关信息后,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局也提前通过通讯社、报纸电台等大众媒体向社会通报有关降雪的预报信息。在降雪可能导致道路能见度大大降低、地面积雪过厚并很快结冰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局会呼吁司机们减少开车次数、降低车速、规范停车等,以保障公路交通畅通和安全。德国在
城市应急信息-国外城市灾害预警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