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2011年寒假调查课题和组织调查团队的通知《关于加强社会调查活动管理的规定》公布后,我系教师和学生积极申报调查课题,准备组建社会调查团队。经过遴选,现在对假期调查课题予以公布(课题介绍附后)。·庙会·——,可以直接与指导教师或发起学生联系;如果对于团队的组织有疑问,可以向社会实践部或相关教师咨询。各班团支部在11月21日之前要把本通知安排的工作布置好。同学们在2010年11月26日之前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条件选择适当的课题和相应的调查团队,各班团支部汇总之后在11月26日晚上8点之前报送社会实践部。原则上,历史专业学生只能参加历史专业的课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不能参加历史专业的课题研究,如果有特殊需要,要通过团支部向社会实践部和社会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经批准后也可以参加。在组织调查团队期间,发起团队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正当途径进行宣传、联络,但是不应该有不正当行为,如贬低其他课题或团队、为了其他目的拉帮结伙。如果发现不正当行为,同学们可以向社会实践部或相关教师举报。以下是社会调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成员的联系方式:裴云**********;梁俊山**********;张霞;**********;赵淑清**********;董妮**********;马勇君**********;王翠丽**********。·庙会·村落指导教师:赵新平手机:sxzxp@说明:庙会是以寺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酬神、娱神、求神、娱乐、游冶、集市等活动的群众集会。它以宗教信仰为灵魂吸引着寺庙周边的村民前来集会,村民们在参与传统祭祀活动之余可以投身娱神娱民的休闲活动,还可以在庙会上完成剩余产品与生活必需品之间的交换。庙会是乡村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几乎每一个庙会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每一个传说的背后又重构着乡民的精神诉求;庙会作为综合性的文化事象,既附着于乡村聚落,又是构建区域社会的过程,对区域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赵新平老师是历史学硕士,教授,主要研究区域社会文化史。调查提纲:1、关于庙会的传说2、寺庙里供奉的神灵(包括乡民崇拜的历史人物)3、乡民对庙会的关切程度4、寺庙与村名有无关系?关系如何?5、本村有几座寺庙?最初出现于何时?6、本村的庙会有无寺庙?7、了解庙会的分布情况,你认为目前的庙会分布有何特点?8、庙会举办的时间和频率9、庙会组织者的身份、社会地位、经济状况10、庙会在村落中的地位11、庙会的经费来源及其使用情况12、乡民用于祭祀的物品,以及在祭祀方面消耗掉的钱财13、乡民对神灵的态度与过去相比有何变化?14、庙会期间的店铺种类、数量以及各商家的赢利情况15、本村有多少人从事与庙会关系密切的副业(全村人有多少?具体从事与庙会有关的副业的人又有多少)?副业的种类有哪些?16、村民收入中与庙会相关联的有哪些?17、村民支出中与庙会相关联的又有哪些?18、寺庙建在村子的什么位置?村名与寺庙有关吗?19、是否有人看护寺庙?寺庙里的看护人主要干些什么?20、历届村委会对庙会的态度及具体的行为表现21、乡民在庙会期间对神灵的崇拜程度与过去相比有何变化?22、乡民是否积极参与庙会的各种活动(乡村精英、村干部、普通百姓、老人、妇女、儿童)23、庙会期间的各种店铺共有多少?货物品种是什么?收益如何?24、各商家的经营性质及来源(来源是指本村、外村或者是省城等)25、乡民购买商品的情况26、庙会在维持乡村社会秩序和增强乡民凝聚力方面有何作用?27、庙会期间乡民的消费怎样?为什么?28、庙会期间有哪些娱乐活动?重视程度怎样?29、学校是否参与庙会活动?怎样参与?30、庙会期间的乡民是否继续从事农村中的各项生产活动?31、庙会期间在外地就职的人员(包括临时在外地打工的和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是否返乡?返乡情况怎样
公布课题的通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