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战略反思有的时候,我与同事们为了在哪里上项目,做什么产品,针对什么市场而争论不休屯河从去年七月份开始编制战略规划,十一月份集团批准屯河战略,到现在要进行实际投资了,心情沉重了很多,决策反而犹豫了。有时候,我与同事们为了在哪里上项目,做什么产品,针对什么市场而争论不休。这些都是因为外部环境在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化,正所谓兵无定势、水无常形。考验我们的是如何对这些变化保持敏感,如何有效地甄别它。从番茄行业的经济特性看,番茄产业在国外从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和产品线的丰富程度及市场都已相当成熟,全世界鲜番茄量近8年来年均增长率是3%。番茄产业属于资源型产业,目前世界番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最适合种植加工番茄的区域,即美国加州河谷、地中海沿岸和中国新疆/内蒙地区。美国与欧盟番茄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增长速度很慢甚至在某些国家出现负增长,而中国番茄产业近8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6%,成为番茄产业的新兴力量。欧美及日本集中在产业链的高端,在研发、品牌和终端销售环节,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中国集中在初加工环节,销售净利润率较低。从番茄行业竞争状况看,欧美企业已经非常成熟,他们在种子研发、种植栽培、工艺技术以及品牌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中国企业成本的优势明显,高端市场未有突破。国内竞争形势是:“得原料者,得天下”,企业围绕原料优势区域的争夺而展开。正因为如此,内蒙河套地区的番茄布局之战打得如火如荼,我们与河套酒业的合作,是为了完全控制杭后旗的番茄资源,有利于减少竞争,有利于品种改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实现农企双赢;五原县内竞争对手云集,与五原县政府的合作有利于以点控面,牵制对手。同时在南疆积极寻求土地,不但是为了品种改良,提高耕种技术,还有化解农产品长期涨价的压力,保持成本优势的需要。从番茄行业变革驱动因素看,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成本、技术和营销。中国低廉的原料、劳动力成本,使中国的番茄制品迅速打开了番茄初加工的市场,并迅速扩大初加工规模,这迫使世界上一些大型番茄加工企业(如亨氏及许多意大利企业)在高昂生产成本的压力下关闭了很多不堪重负的工厂,将产业转移至中国。随着技术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也会逐渐获得包括种子研发、栽培技术和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的先进技术,使中迅速达到欧美发达,使中国番茄制品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对国外产品造成更大的压力。上述几项关键的驱动因素对我们存在着十分难得的机遇,屯河现在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形势,并不失时机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在成本方面,宁董事长指出番茄产业目前的立身之本是低成本。屯河在去年12月份,立即着手开展成本领先战略工作,强化屯河的成本优势。在技术方面,公司总部层面成立研发部,积极引进亨氏公司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在品种的自主研发方面也与农业科技部门及高校密切合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品牌及渠道方面,公司将小包装番茄制品作为突破口,将其提升为事业部级单位,进行品牌和渠道的培育。从主要竞争对手及其战略看,屯河在国内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新中基。新中基近几年大规模扩张产能,形成了与屯河相当的加工能力,在对内蒙地区的布局上也较屯河走在了前面。销售渠道上,有意依托法台,进入欧洲高端市场。在天津建立小包装基地,意图化解反倾销风险,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新中
番茄战略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