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主观属性.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主观属性摘要:本文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田野工作的主观属性进行了论述。通过梳理民族音乐学学科本身存在的主观属性,及田野工作各个步骤中存在的主观因素,来说明田野工作的成果中存在主观性因素的合理性。关键词:田野工作主观真实民族音乐学在发展起步时就与文化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承袭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方法和理论。自然,作为文化人类学发生发展开端的田野工作也就成了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田野工作的性质是现场作业,其所进行的是对当下发生的活动的考察,它要求民族音乐学学者走出书斋,本着文化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对“真正事实”的追求以及面向事情本身的态度,到所要了解、学习、研究的民族音乐事象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亲身体验和实地观察,从而获取可靠、有研究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在田野工作中,对所要研究的音乐事象进行客观描述是对民族音乐学学者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这个“客观”并不能达到,只能是无限接近。暂且不论我们在田野工作中要如何进行这种所谓的“客观描述”,正视田野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因素,并保证这种主观性因素是普遍存在的、且会引导观察者得到科学、可靠的材料,才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主观性因素在田野工作中存在的合理性。(一)民族音乐学的主观属性民族音乐学涉及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文化人类学学科的研究内容,所以其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或人类学的下属学科。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两大分科之一,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借此找出人类文化的特殊现象和通则性,并揭示出人化的本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学始终是围绕人进行音乐研究的,且这个研究也是由人操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是人发挥能动性的无形力量,当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客观世界时,绝对客观的事情就不存在了,因为意识是主观的,作为思维主体、意识主体的人也就是不客观的,靠意识的指挥去有选择、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本性。不同的人由于知识储备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自身不同的语境,看待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对事物的描述就会带上自身特点的烙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每个人的观点都很诚实、都无所谓对错,是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展现。但是对于民族音乐学在田野工作中追求的绝对客观,或许各位学者对于与自己不同的“客观描述”,都认为不那么可靠,按这样的思路想下去,在田野工作中,恐怕永远得不到可靠的资料。因此,我们要正视田野工作的成果中出现的主观性因素,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绝对客观的成果是不存在的。要明白结果体现的是观察者对事件的观察,它们都说了实话,说的都是它们所知道的全部。对于田野工作的成果,我们要相信它的真实性,也要明白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二)田野工作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基础,与之前扶手椅上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者不同的是,现代的民族音乐学家倡导经过田野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后再进行研究。田野工作是一项繁复、持续周期长的工作,整个工作过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田野工作中,每进行一个步骤,就会获得一些资料。面对收集到的繁杂的大量资料,我们该如何进行处理?获得的所有资料都是真实、可靠、有意义的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一定会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现象与我们的观察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

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主观属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r520520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