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课例研究吴江区七都中学教科室一、课例研究的含义“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2、课例研究的操作 (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研究的主题(问题) 从充满困惑的、相互冲突的、难以解决的教学事实中发现教学的问题,提炼出研究的主题。 ②拟定研究的方案(备课) 选课,构思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开展教学设计课例研究方案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想③教学实施与观察(上课与听课):附:课堂观察量表④教学行为反思(评课研究) 围绕研究的主题,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形成常规),发现新的问题。⑤报告研究成果(研究文本)(2)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形式课例研究采用说课、听课、评课三种基本活动形式开展。(3)课例研究的模式①一课多上具体流程:独立课→会诊课→反思课②同课循环 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③同课异构 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④多课一题。 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课,研究同一个问题。先确立同一学科教师都关注的教学问题,然后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教学设计研究。⑤互助式观课 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 步骤一般是:第一,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课堂观察的主题和重点;第二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第三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第四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⑥邀请式观课 邀请式观课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如果说,互助式听课侧重于问题——诊断,那么邀请式观课则侧重于成果——鉴定。 一般步骤是:第一,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和研究主题;第二,填写邀请卡,向其他教师发出邀请;第三,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第四,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⑦反思式观课 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进行的,由授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剖析。(4)课例研究的管理 ①营造研究氛围 制度建设、教研组织建设和学校教研文化建设 ②形成研究特色 在多种模式兼用(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研究内容,其研究模式不同)的同时,在某一种课例研究模式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③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确定研究方向避免课例研究走回见籽打籽、低水平重复和效率低下的常规教研老路),组织研究研究活动(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但不是一种自发性研究),提供研究条件和政策支撑。3、课例研究成果的表达(1)表达形式①课例的一般表达形式: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描述+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课堂教学描述: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教学反思: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这堂课上得如何”)。几种变式: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②课例研究报告在课例的基础上反应出研究的工作过程,即课例研究报告。一个较复杂和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应该反应以下内容:背景介绍(策划:研究主题,内容、程序、时间、活动形式安排等;教学背景)研究过程描述(教学设计的展开,课堂教学的实录、片断或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描述)教学反思(讨论分析的内容――适当的提炼与加工) 教学改进(后续课堂教学改进的片断介绍或实录)成果描述:新的认识、师生发展状态(总体的描述、个案、或物化成果附件)(2)表达方法 主要是夹叙夹议,有时要加以必要说明。因此,记叙、议论、说明是课例的主要表达方法。4、课例与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的比较(1)课例与教学设计 从内涵上讲,教学设计都是事先构想的教学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措施、步骤,写在“教”之前,涉及到“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而课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或事件的记录和反思,写在“教”之后,包
怎样做课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