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概述
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作为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尽管美国无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也不大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它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名义下却从事了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1776年宣布独立至今,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独立战争时期,一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如托马斯?潘恩、托乌斯·杰斐逊在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教育人们树立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独立战争后,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进行“美国化”教育和扩张主义的宣传,大力培养“新的民族意识”。19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废奴主义的宣传。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转移到了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美德”,为调和国内日趋紧张的阶级矛盾提供“精神上的动力”,同时也解释有关战争的政治问题,为垄断资本的侵略、扩张寻求支持。一战结束后,美国全国普遍开展了“好公民”教育活动,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界人士提出“反对把道德教育作为单独的科目”,强调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举止端庄、助人为乐的人,而不仅是教一些美德”。这种重“行”轻“知”的道德教育后来基本上成为美国道德教育的主流。二战爆发以来,美国加强了军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陆军把“宣传与教育”课列入各部队每周训练计划之中,并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二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加快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步伐。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体现出了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力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包括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一改革。他们创立了许多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其中较著名的有价值澄清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等,其影响持续至今。二是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
“渗透性”。在学校中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实际生活的所有方面相结合,与学生道德发展的现有水平相适应。学校不但要把政治、道德内容渗入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等课程之中,而且要把这些内容渗入课外、校外活动、教师职责、校政工作之中。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曲折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严密和稳固的体系。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看,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在全体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中培养资产阶级的政治道德意识从而为资产阶级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上的保证。美国政府为实现培养忠于本阶级统治的具有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传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遗余力地抵御与其格格不入的思潮。曾有人认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太强,如果像美国那样,把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当作一门思想和心理沟通的艺术,淡化其政治色彩,可能更容易为人们接受。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上来透视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可以发现在政治价值观念上其实质是一元化的。在美国,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机关人员,绝不允许提出和传播与美国宪法、《独立宣言》等相对立的政治主张。可见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似人们想象中的只是一门思想和心理沟通的艺术。
从内容上看,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三个方面,体现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诸多内容上。美国政府对待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的政策是截然不同的,对后两者的政策比较宽松,但在政治教育方面却十分严格。在政治教育方面有许多硬性的规定,如对学校教育计划中教育科目的规定,对教师、校长和督学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要求进行严格的筛选等。此外,美国许多州的大学都硬性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获得学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反共产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这四个方面做到了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从不含糊。特别是把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大力宣扬美等、博爱的价值观念。
从形式上看,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采用显著课程、隐蔽课程和教育者的示范作用,采用政党和教会的社会组织及大众媒介的途径来进行。美国的法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美国历史故事,中学要用140多学时系统讲美国历史,使用教材共864页,还要补充大量的讲义和电影电视教材。在大学,每个学生都必修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