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功能.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功能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问题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对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论述,对我国改革开放、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社会的进步,必然要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新的冲击和变化,也使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位置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一)要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始终定位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又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抓好,不能放松”。江泽民同志更进一步提出,要讲政治,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它工作相互关系的科学规律,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同志对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地位的认识,却发生了偏差,使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九十年代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很大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有些单位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中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不易彻底解决,既有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方面原因,也有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点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由于受过去长期“左”的影响,人们对“突出政治”的“逆反心理”还没有完全消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使一些同志在情绪上厌烦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改革开放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我们倡导的、带有鲜明党性原则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的一元化的矛盾,使一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抵制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容易出现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四是党内和社会腐败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严重削弱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信誉。五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所具有的潜在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象生产经营那样有“钱数”,象军事训练那样有“环数”,使人们不易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六是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大国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使有的同志看不到演变”的政治图谋,出现“淡化政治”的倾向,因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弱、效果的好差,首先取决于是否自觉地把它置于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上,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但从上述分析看,这个问题的反复解决,必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特别是在十五大之后,全国将出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新高潮的情况下,更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提高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处于“首位”,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对改革和建设的服务保证作用。为此,我们必需从理论上有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坚持其首要地位不动摇。(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定位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上我党七十余年的历史经验证明,由于我们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首要地位”,更重视全党去做,因而形成了无可比拟的独有的优势。但历史同样也证明,我们运用这一优势、发挥这一优势,就必须对这一优势有个科学的准确的认识。如果我们唯心主义地去理解、认识和运用这一优势,甚至像“文革”那样把它置于“可以冲击一切”的地位,搞所谓“灵魂深处爆发革命”,那就不仅使这一优势丧失,而且还会走向它的反面,受到人们的唾弃。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成为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它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部分,必须植根于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植根并服务于群众的利益,也就是说,要把它定位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上,它才有生机和活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定位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三个主要原则。第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利益原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说过:人们的一切行动,都与它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邓小平同志也讲到,“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革命导师的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人的思想和精神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是与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