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说课稿逸夫小学张睿说教材教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并在探索合作中掌握加法运算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说学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算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一、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学好本单元的有利条件。教学中应着重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通过探索,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并且会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学生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感。: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说教学重难点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难点:如何让学生发现并概括总结出加法运算律。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说教学过程我分为四个部分讲解。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观察后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1)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二研究加法交换律选择问题(1),组织学生列式交流。指出:算式不同答案相同时可将两个算式用“=”连接起来。指名学生汇报,师板书:28+17=17+,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提出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时,结果不变。一个算式代表不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找一些别的算式,看看交换位置时,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活动,自己感受规律,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验证猜想:正确。规范语言: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问: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用符号表示:○+△=△+○用字母表示:a+b=b+a比较:用字母表示简洁明了。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在这里,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三研究加法结合律选择问题(4),引导学生可以先算出跳绳的人数,也可以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28+17)+23=28+(17+23)出示两组算式:(45+25)+16○45+(25+16)(39+18)+22○39+(18+22)提问:算一算,两个算式相等吗?仔细观察这些等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回忆前面加法交换律的总结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用字母表示:(a+b)+c=a+(b+c)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在这里,我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
运算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