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离不开形象。高尔基曾经说:“文学是人学。”所以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须伴随对形象的感悟,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伟大的悲剧》中,茨威格笔下的“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着”的斯科特及其队友为了祖国的荣誉,义无返顾地加入到了南极探险行列中。虽然葬身冰原,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勇于献身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科学探索欲望让人肃然起敬。在课堂上我重点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在浓烈的课堂气氛中,他们行为的高尚、精神的伟大感动了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一个个深有感慨,并纷纷对照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思。二、启想象———打开意境美的显示屏一位大师说过:“想象———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感世伤怀,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原本是春暖花开的三月,京城里却杂草遍地,民不聊生,连娇弱之花亦在为国都的残破落泪,形只影单的鸟儿发出阵阵哀鸣在为失散的家人担忧……这合理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诗的重新解读与诠释,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进一步领悟到诗歌的精髓。三、细推敲———掌控语言美的试金石“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可见,精美的语言多么重要。 。精美之文章常有精妙之用词。所以,推敲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如朱自清的《春》的开头即写得很生动,其中的“钻”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小草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冒出头来感受春天气息的情景,“朗润”一词形象地写出山的色彩明亮,“欣欣然”一词把大自然久睡后初醒时那副慵懒的模样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这些词语都需我们引导学生认真推敲。 。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常常依靠整齐优美的句式来表现。如《安塞腰鼓》这一课,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恰
苏霍姆斯基说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