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从战争角度浅析半岛地缘政治作者:秦天 学号:2140249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科专业:外交学研究方向:经济外交完成日期:2015年2月6日目录摘要 1一、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概况 2(一)地缘政治学说 2(二)朝鲜半岛地理概况 3(三)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4二、战争中的朝鲜半岛 5(一)万历朝鲜战争与半岛地缘政治 6(二)甲午战争与半岛地缘政治 9(三)日俄战争与半岛地缘政治 13(四)朝鲜战争与半岛地缘政治 17三、小结 19参考文献 20摘要朝鲜半岛,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是欧亚大陆东端中部陆地在太平洋向南的一个陆地延伸,故称为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北部与俄罗斯相连;北部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连;西部与中国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隔黄海相望;东部隔日本海以及朝鲜海峡与日本相邻。其在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朝鲜半岛自古便受到来自大陆和海洋两股势力的影响。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因素对半岛乃至该地区的历史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其间,半岛或受陆权控制从属于“华夷体制”中国之下;或被海权国家日本兼并控制沦为殖民地;更有甚者出现海陆权国家在此相互竞逐爆发战争的局面。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朝鲜战争(1950)都是在历史上关于朝鲜半岛利益争夺下发生的战争。时至今日,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实现半岛和平甚至统一仍将是朝韩两国甚至当今大国所要面临的重要议题。关键词: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日俄战争朝鲜战争一、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概况(一)地缘政治学说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渊源于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把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生劣汰”的生物概念应用到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上,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瑞典学者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的《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中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名词。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从20世纪开始,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地缘政治学家马汉提出海权对国际政治的重要影响,认为控制海洋,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1904年,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创立了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理论。他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称为枢纽地带,是其为世界政治的枢纽。1919年,麦金德又将“枢纽地带”的概念修改为“世界岛”的“心脏地带(heartland)”,并且把欧、亚、非三大陆统称为“世界岛”。“心脏地带论”认为:东欧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世界。他的理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服务。他认为德国缺乏必需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这一主张为希特勒试图在欧洲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缘理论依据。20世纪40年代,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边缘地带”理论,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1973年美国政治地理学家索尔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后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二)朝鲜半岛地理概况朝鲜半岛(조선반도),韩国称其为韩半岛(한반도),位于亚洲东北部,介于北纬35°至45°之间,由于历史因素沿北纬38度线分开分别分布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两个国家,两国民族成分单一,均为朝鲜族。图1朝鲜半岛与周边卫星图示朝鲜半岛由半岛本土和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境总面积的97%。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境总面积的8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