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藏传佛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论文姓名:李唐天学号:1202014年级:2012级院系: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专业:宗教学2014年12月9日摘要: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俗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讲作为一种表现和传播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其本身也承载着很多佛教因素。俗讲在佛教世俗化和中国化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俗讲的角度描写佛教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过程。关键字:佛教俗讲中国化所谓俗讲就是佛教经典及其有关内容的通俗化演讲,在唐朝初年开始流行的面向民间的宣讲佛经的方式。根据方立天先生的界定,佛教中国化“是指佛教徒在推动佛教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把印度佛教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际相适应、相结合,接受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是印度佛教在教义思想、仪轨制度和修持生活诸方面皆转化为中哥和旨趣,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进而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独特精神风貌;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和结晶的中国化佛教,是指佛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僧人吸取佛教一般义理结合中国实际的创造,是中国式的佛教思想与实践方式;而‘佛教中国化’是指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和中国化的佛教的形成,使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之一且居于辅助儒家的地位。”方立天,《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以汉传佛教为例》,《国学学刊》,2009年第4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研究佛教经典的精英不占多数,而能够意愿去研究佛教经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佛教传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将晦涩难懂的佛教经典传授和讲解给世人,“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的移植,只有在广泛传播、逐步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后,才真正可以说在这个社会里站住了脚跟,获得了生机”魏成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摘自纯一,《唐代佛教的化世与俗化》,《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因此佛教传入中土伊始就开始了对普通民众的义理传播。无论是佛教中国化还是中国化佛教的完成,其中最关键的标志是佛教及其核心理念能否成为普遍的社会信仰与价值取向。而作为唐代社会主体的庶民,其信仰倾向直接关乎到佛教的发展规模及其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契理契机,因势利导地化世导俗,是弘扬佛法的必然要求,也是佛陀出现于世的基本情怀。俗讲和变文的出现,是唐代佛教弘传进程中促进佛教大众化、普及化的历史性选择与现实需求,也是使佛教成为庶民信仰的重要宣教手段。基于宣讲佛经是佛教中国化和民间化的重要一环,佛教为了能够深入。民间,对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都做了一些通俗方便的改动,力求佛教基本理念简单易懂,而俗讲作为佛教中国化民间化的重要工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循着俗讲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描绘出佛教中国化和民间化的历史。佛教教义和佛教信仰是构成佛教传承的两个重要的部分,佛教经典浩如烟海,理论深奥,名目繁多,还有很多多晦涩难懂的佛教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的佛教典籍进入中国,即使有闲暇的知识分子穷其一生也难以研读透其中的极少部分,就更不要说忙于生计、知识水平较低的普通百姓了。因此,为了适合中国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佛教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方面,已形成的众多派别都对佛教义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诸如律宗、法相宗因较多保留了印度佛教原貌且不能够方便设教,而变得难以发展;禅宗、净土宗对教义进行了大量的

藏传佛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