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寺家庄矿15#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书
采矿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
前言
矿井毕业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考察,其目的是使我们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而进行的矿井开采设计,以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演练。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寺家庄矿井150万t初步设计,是在寺家庄矿井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参考《采矿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井巷工程》、《通风安全学》等参考资料,在指导老师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循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完成设计的。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侯千亮老师,同时还得到了蔡永乐、姜有、孟瑞泉、周贵全、王凯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自己感觉在大学期间看的书还是太少,钻研得还是不够深刻,这激励我以后要再接再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翟俊伟
2012年5月
摘要
寺家庄矿井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距县城约8km,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昔矿区的一个大型矿井。随着我国煤炭形势的好转,对煤炭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集团公司规划,寺家庄矿井需尽快开发建设。
矿井的设计思想是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特别是适合本矿井特点的工艺及设备。在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资源条件,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同时对对矿井主要技术方案进行全面比选,确保使矿井建成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投资省、工期短、安全有保证、国内一流的矿井。按照高产高效原则,精简人员和地面非生产性设施,以降低矿井投资和生产成本。
设计特点
(1)。
(2)井田的走向为西北,向西南倾斜,煤层倾角为5—10°。
(3)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初期共布置两立一斜三个井筒。主斜井、副立井均布置在工业场地内,,倾角16°,斜长1120m,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副立井布置在主斜井的东侧,装备两套提升设备,(一宽一窄),担负矿井全部辅助提升任务;,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
(4)大巷煤炭运输采用胶带机连续运输,大巷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
(5)根据阳泉地区实际情况,考虑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本次设计主要考虑15号煤的开采;布置第一盘区一个放顶煤综采工作面。
(6)考虑到矿井瓦斯含量高,采用抽出式通风,同时设计采用抽放率较高的瓦斯高抽巷进行瓦斯抽放,并辅以内错瓦斯尾巷排放瓦斯。
关键词:斜井、立井混合开拓胶带机连续运输放顶煤综采高产高效
设计人:翟俊伟
目录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第一节井田概况 1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4
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0
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13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6
第四章采煤方法 17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17
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18
第三节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22
第四节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29
第五章井下运输 32
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2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3
第六章矿井提升 38
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52
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52
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54
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57
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59
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61
专题部分 71
参考文献 76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寺家庄矿井隶属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昔阳县境内,矿井工业场地在县城西南约7km处,昔阳县城距阳泉市约30km。
本区铁路交通条件优越,石太铁路沿桃河经过阳泉矿区,石太线为阳泉矿区煤炭外运的主要干线,经电气化改造和完善自动闭塞后,年运输能力可达70Mt。石太线上白羊墅站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最大日解体能力3000车。另外,阳涉铁路通过本区,该线已全部建成通车,采用内燃机车牵引,并预留电
寺家庄矿15#煤层第一盘区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