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兰州战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位置突出,邻国多,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它是我国西部的重要门户,是“三北”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对于抗击敌人南犯东进,稳定战局,牵制、分散敌人力量,掩护北京战区翼侧,减少北京战区的压力,以至发挥“三北”战场整体力量,粉碎敌人入侵企图,都具有重要作用。该战区西部,边境山脉相通,环绕分布,内有天山横亘东西,两大盆地又错列于天山南北。因此,有利于我依托天山及其周围的城镇组织防御,守护我国的西北门户。但该地区远离内地,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差,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不够便利,所以战时补给较为困难。战区东部,靠北部边境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无险可守,利于敌机械化部队行动;祁连山、贺兰山、狼山是这一地区的天然屏障,利于我组织防御,阻敌南犯东进,对保障北京战区翼侧安全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利于我开展人民战争,可成为大量歼敌的有利战场;战区东南部,关中、汉中平原,位于战区纵深。该地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支援战争潜力较大,是战区的良好后方基地。兰州战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战争,以及外强对我蚕食、掠夺和入侵。宋朝抗金名将岳飞进攻金兵时,曾把主要方向指向了贺兰山。1226年成吉思汗进兵西夏,10万大军就是通过河西走廊进占酒泉、张掖,大败西凉、西夏的。1871年至1947年的七十余年间,沙俄从吉木乃、塔城、阿拉山口、伊宁等方向曾十多次入侵新疆。并先后从我方公里的领土,其面积相当于四个江苏省。根据兰州战区的军事条件和外敌多次入侵本区的历史,本区的西部和东部,将是敌人入侵的重要方向。该区西部的额尔齐斯河谷、塔城盆地、阿拉山口和伊犁河谷是进入本区的主要边境通道,其地形较平坦,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战区的东部与北京战区相邻,战略价值十分重要。敌人从东部人侵时,可能主要指向贺兰山和河西走廊。贺兰山北部地形平坦开阔,无险可守,由银根盆地可直取贺兰山,进而夺景泰逼兰州,攻武威进走廊,并可南下黄土高原,威逼关中,也可经乌海或蹬口入河套,威胁北京战区翼侧,贺兰山对阻敌南犯东进具有重要作用。河西南廊,是连接东西的通道,又是重要的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河西走廊北部距边界较近,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由居延方向可直插酒泉、嘉峪关,控制河西走廊。综上所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本战区易形成东、西两个作战方向,在西部要以天山为依托组织防御。开展人民战争,长期坚守,独立作战;东部要以兰州为中心,以贺兰山、祁连山、黄土高原为依托组织防御,阻敌南侵东进,保障北京战区翼侧安全。军事地理形势兰州战区地处我国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伊克昭盟的西部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面积37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是面积最大的一个战区。本战区西、北面分别与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和蒙古等国接壤,边界线长达7000余公里;东、南面与北京、济南、广州、成都战区相连。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藏量大,是我国的资源宝地;工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已初步建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和牧业生产发展较快。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核试验基地,今后本区还将是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有较大的经济潜力。本区幅员辽阔,纵深宽广,地形复杂,战场回旋余地大。战区的东部紧连华北,是华北与新疆的中继地带,是支援新疆、确保华北翼侧安全的战略要地;西部新疆地区,地处边境,位置突出,是本区的前哨阵地,我国的重要门户。本战区历来是侵略者妄图分裂、蚕食的地区,沙俄曾利用晚清政府的软弱,多次以武力侵占这一地区,先后从我西北割占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四个江苏省面积的总和,今后本战区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地形及对军事的影响1、基本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与盆地相间,起伏显著,高低悬殊。兰州战区,除了青藏高原外,均属我原组成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形态,地势西北较高,逐渐向东南倾斜。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贺兰山、秦岭等山脉,构成了本区的地形骨干,其间分布着塔里木、准噶尔等盆地以及关中、汉中、银川等平原。整个地形起伏显著、高低悬殊,天山主峰和准噶尔盆地的艾丁湖,高差7589米。这种高山与盆地相间、地形起伏显著的地表形态,构成本区特殊的地形特征,是本区建立大纵深防御的有利条件。山体庞大,群峰耸立,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庞大的山体,陡峭的山峰,是这一地区山体形态的突出特征,象莽莽昆仑、巍峨天山、刺天秦岭等,尊尊拔地而起,显露峥嵘。区内山脉走向较有规律,东西错列,起伏连绵,如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秦岭等山脉,基本都是东西走向,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将地形分割
兰州战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