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陕西省宝鸡市蟠龙塬上塬路西线道桥工程B标段招标文件和《宝鸡市蟠龙塬上塬路西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及交通部颁发的各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三)我单位的技术实力以及近年来参加市政、公路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有关施工技术文件、质量管理文件、信息管理文件等。
(四)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五)经过认真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得的有关用于本工程施工的资料和现场具备的施工条件。
二、编制原则
(一)遵循招标文件各项条款的原则。
(二)遵循设计和部分质量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执行国家和交通部有关加强质量管理的法规和文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以上。
(三)坚持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原则,确保产品使业主满意。
(四)坚持实事求是、程序操作、以数据说话的原则,科学组织,确保施工组织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五)统筹组织、超前安排、网络控制、确保重点,根据需要加大投入,确保工期满足业主要求。
(六)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施工工序,采用平行流水作业,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的施工。
(七)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充分发挥机械化、专业化施工企业优势的原则,严格按ISO9001—2000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运作的原则。
(八)坚持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建设公路、环保同行”的原则,施工、环保同考虑、同安排、同落实,两者并举,同期进行,按永久工程标准修建、维护环保设施,达到修路、环保双成功、双满意。
(九)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台帐。
第二节总体施工组织及规划
一、工程概况
宝鸡市区依塬傍山,呈东西向带状城市形态,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突破预期规划目标,土地开发空间有限。为了适应城市进一步的发展,缓解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土地资源的需求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遵循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扩南移北上”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将沿渭河两岸逐步发展,蟠龙塬新城即是在此环境下确立的一个重点建设区域。
蟠龙塬新城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28万人。新城的开发建设对原有城市组团的功能关系有所改变,也对城市道路网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项目所在地就是联系蟠龙塬新城与城市行政中心区及向东、西向辐射的一条重要道路,项目拟在蟠龙塬—陈仓大道—行政大道一线修建道路、桥梁,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宝鸡市路网服务功能,加速宝鸡市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该标段陇海铁路以北K1+400—K3+410,包括中型桥梁2座,暗板涵3座,2座明板涵,主线道路1900米。
二、施工条件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项目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与秦岭褶皱系接壤处的渭河断陷盆地西端北侧。区内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向二组断裂,以前一组为主,向南陡坎,构成阶梯状下陷的断陷盆地北冀。东南向断裂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组成。成为断层。北西向断裂推测为向北东倾斜的正断层,而且推测为活动断裂。
区内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中的空隙裂隙潜水,分布于四至五级阶地下更新统砾卵石层中,-,-,因阶地分布多不连续,呈条带状分布,加之被沟谷深切较为破碎,故储水条件极差。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
三、工程规模
我合同段主要工程有:引渭渠中桥、K2+308中桥、暗板涵3座,明板涵2座,主线道路1900米。
设计标准:采用城市道路次干路等级,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结合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13米。桥梁净宽:(人行道)+(行车道)+(人行道)。
(一)路基工程
本合同段路基工程主要内容有:路基挖土方、路基填土方、余土弃置、软基换填、路床80cm厚5%灰土处理、路床50cm厚8%灰土处理、防护工程、路基挡墙、排水边沟。其中:
挖一般土方:600000m3
路基填方:36000m³
余土弃置:564000 m3
软基换填:1000 m3;
路基处理:80cm厚5%灰土23400m3,50cm厚8%灰土4807 m3;
防护工程: m³,³,C20现浇砼拱型骨架护坡1042 m³, m³;
边沟:Ⅰ-1型1267m3,Ⅰ-2型1995m3,Ⅱ,Ⅲ型 528m3,Ⅳ型253m3
宝鸡市上塬路B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