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源氏物语》、《红楼梦》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源氏物语》创作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红楼梦》创作于十八世纪,是中国文学史上“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它们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都同处于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作为现实主义的小说,《源氏物语》、《红楼梦》的主人公光源氏和贾宝玉都是男性。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以为男子中心的历史特点。然而与其它一些这类作品不同的是,两位作者都把着眼点集中在男主人公周围的女性上,将大量的笔墨倾注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上。女性在作品中所占的分量和地位尤为突出。不可否认,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因此,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领悟这两部文学巨著的真谛,透视出作家对女性的基本态度。
一、女性观
两位作者都通过各自的作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观。而且,其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作品中男性之口道出的,这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封建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评价就是社会对女性的评价的客观现实,当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种倾向。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第二卷“帚木”中通过头中将、左马头两位男性之口,道出了如下女性观。首先,头中将把贵族女性的出身地位分为三等,“不管这女子的出身高低,但作为一个人们称道的好女子必须具备稳重和平、忠实勤勉、才艺超群的条件”①。左马头则说:“如此看来,还不如不讲门第,更不谈容貌美丑,但求其人性情不甚乖僻,为人忠厚温和,便可信赖为终身伴侣。此外,倘再添些精彩的才艺、高尚的趣致,更是可喜的额外收入”②。在其它卷中,源氏也认为:“女儿家最可贵的是心地柔顺”,“凡为女子者,特别专精一种学问是不相宜的,但尚对一切文艺一概不懂也是不好的。总之,只要心地稳重,思虑周密,对付万事自有主意便是好女子”③。在此,作品所体现的女性观是,好女子不仅要具备好的品性,而且还要具有多方面的才艺。因此,作品中的女子多是性格和平、温存、多才多艺者,如葵姬、藤壶皇后、紫姬、夕颜、空蝉、明石上等等。
无独有偶,曹雪芹亦在《红楼梦》第二回,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两个男子“演说荣国府”,讲述了这样的女性观:“‘女儿’二字是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稀罕尊贵呢”④,在宝玉眼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见了女子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⑤。他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灵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⑥。这里所说的“极尊贵,极清净”,“山川日月之灵秀”,“水做的骨肉”都是在宣染女性的纯真,女性的青春美,女性的花容月貌。女性的美较之男子,往往是更为鲜明突出。这在首回中也有所交待:“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⑦。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女性观是竭力赞扬女性的韶华之美与才华出众。因此,作品中多是才貌双全的女子,如黛玉才思敏捷、宝钗博学通典,李纨和史湘云都是女诗人,探春和惜春工诗善画等等。
比较两部作品的女性观,各有其特点。作为女性作家紫式部认为女性形象要出身高贵,有娇好的容颜,有才气,有良好的内在品格。即评判女性的四个标准为门第、相貌、才华、气度。这如果对照作家的经历,可以说是她自己形象
《源氏物语》、《红楼梦》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