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列子》作家作品《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看清字形,读准字音:仞()惩()塞()迂()荷()担箕畚()龀()匮()亡()以应厝()chéngrènsèyūhèběnchènkuìwúcuò自学检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反,同“返”,返回。惠,同“慧”,聪明。亡,同“无”,没有。2、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惩山北之塞A、处罚B、警戒C、苦于()出入之迂也A、绕远B、迂腐C、困难()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杂然相许A、允许B、赞同C、答应()且焉置土石A、哪里B、乃、才C、语气助词()CACBA3、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余年幼,方出神()曾:曾不若孀妻弱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其: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惧其不已也()之: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方圆正还竟、竟然顽固巩固同“无”逃跑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他的,指愚公的他,指愚公助词,不译代愚公移山这件事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 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也去参加移山,他的爸爸同意吗? 3、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主语“愚公”),遗男“跳往助之”,由此,一共是五人参加移山。 4、“移山”容易吗?(在文中圈点勾画,言之有“句”)深入研读1、愚公要移山,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何以见之?2、愚公愚吗?智叟智吗?深入研读3、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