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亲子读书演讲稿篇一:亲子阅读发言稿亲子共读,共创书香家庭----西留养学校家庭小书屋建设发言稿欢迎大家来到学校参与我们的“亲子共读,共创书香家庭”动员会。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尽量不要来回走动,将自己的手机调至静音状态,如果自己幼小的孩子哭闹,可以带到室外,等孩子平静了再进来。今天的回忆包括两大项内容,一是“亲子共读,共创书香家庭”动员会;二是这个会议结束后,大家到孩子所在的班级参观班级文化,并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交流。首先我们来分享两个小故事: 一、由马加爵、李天一的事例说开去: 1、案例:这里有两位非常“优秀”的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其中的哪一位?案例一:他,一位贫寒的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高中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曾经获得全国奥数、物理竞赛二等奖,最后考入省重点大学-------云南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案例二:他,4岁当选中国申奥形象大使,4岁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学习钢琴;8岁,师从清华大学教授学习书法;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并留学美国?? 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一位呢?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除了羡慕,可故事远远没有结束。第一个孩子叫马加爵,上大学期间,因琐事与同学产生矛盾,后来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经过周密策划和准备,于20XX年在云南大学宿舍先后将4名同学用锤子残忍杀害,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XX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有的人认为马加爵作案是由于自尊心太强,有的人认为马加爵是由于过于自卑,有的人认为他是患了精神分裂症,我想讨论的是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整个社会不应该深入的反思吗?什么是真正的人格?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第二个孩子叫李天一,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他曾经两次入狱。第一次是因为醉酒驾驶后打人,被刑拘;一年后再次因强奸罪而入狱。一个出身高贵,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并且享有良好教育条件的星二代、官二代,为什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启发: (1)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在过程之中只要努力了,坚持了,便会成功。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个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孩子,这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拔苗助长”,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所以,请让你的孩子慢慢来。思考: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二、中西方教育对比,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1、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为有生命的人,使他成长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能判断是非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经常听有的家长这样说,老师,孩子以后就交给你了。劳您多费心。我想说的是,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父母能够长久的陪伴孩子,而老师只能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的、某个范围陪伴。所以,不要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老师!父母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有的父母也曾这样问我,老师我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呀?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他就是不看。我想问一下,你经常读书吗?他说,我哪儿有时间读书呀!是的,我们中国人的业余现状是这样的:斗地主、打麻将、喝酒。有什么样的成人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儿童社会!教育是影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亲子共读。 2、由诺贝尔获得者所想到的: 1905-199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20多位犹太人。享誉世界的名人,如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是犹太人,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亿万巨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犹太人,钢铁大王卡耐基也是犹太人。诺贝尔奖中国籍获得者目前只有两位,一位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另一位是莫言,20XX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中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什么我们和人家的差距那么远
小学生亲子读书演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