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崔志明孙中峰万劲波浦根祥
原载《科学》2003年第3期
科技活动是创造知识的活动。伴随着世界科技活动竞争的日益激烈,全球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扩散成本正在迅速提高,这意味着对科技活动的投资暗含着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为了减少知识生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需要政策制定者或决策者以科学的手段跟踪和预见未来较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趋势。因此对科技事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及其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与研究机构一直在探索的论题。
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作为一种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已日益引起众多国家、众多机构的关注。
技术预见的目的及收益
技术预见的本意就是“系统地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技术”。简而言之,技术预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在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的“最优化配置”手段,最终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这样认为,技术预见活动能够在实现对未来需求的变化作出更好预测的基础上,为制定公共和私人的科技政策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可对那些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大范围监测;提供与可能出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相关的高质量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提供一种早期预警信号;评估和预测与目前规划相关的重大科学突破和技术发明实现的时间,这是在捕捉某种行动紧迫性的信号;根据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作出科技政策的重大调整,包括根据新技术竞争对经济竞争力的重新定位,以及修改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研究与开发战略。
技术预见方法
从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是技术预见的先驱者,同样也是开发技术预见方法论的先驱者,他们在使用自己在活动初期开发的两大方法论范式时,即在使用“探索法”(又称“能力导向”)和“规范法”(又称“目标控制”)时,也将其重心移向前者,并且围绕着该范式又开发出一系列用于“趋势预测”的新方法。他们的这一做法又影响了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倒是日本在另辟蹊径,最终将技术预见引入正轨,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德尔菲问卷调查法”。
技术预见方法经日本的改进和实践,于1990年代在世界众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尤其是继日本德尔菲法之后,韩国、德国及其它国家也纷纷形成了自己的德尔菲法体系,并积极服务于本国关键技术的选择和科技政策的制定。
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组织人员发生关系。在收到专家的问卷回执后,将他们的意见分类统计、归纳,不带任何倾向性地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供他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判断,提出新的估计。通过二三轮次专家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技术预见的结果。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
随着科技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地区或全球性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之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足够充分的资源支持自身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存在的问题问题中存在的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