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游憩活动,满足多功能需要!-工程实践摘要:本文通过花园小区主入口和中心区环境的改造以及宅间绿地空间设计的实例,介绍了本方案的四点设计理念,即复合功能性,安全感和舒适感原则,“抓小放大”,功能为主、注重环境质量、创造优美景观的植物规划。关键词:花园功能性空间近年来持续大型的地产开发推进了楼房的高层化,必备的楼房基底占地、地上停车位、楼房四周的自家院落等功能区使得小区内的绿化很难产生足够的休闲活动空间,为了面向老、中、少年以及各种不同工作生活背景的居民的游憩活动,小区设计必须在既定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这些功能需要。某花园小区位于开发区,北临开发区主干道,与金明池遗址公园隔街相对,东临开发区主干道金明大道,南面是电业局大楼,东北面与市委市政府遥相呼应。绿化用地面积15000平米。在开封某花园小区的四期改造设计中,通过对现状景观的分析和重构,重新塑造小区外环境,着重体现了“面向游憩活动,满足多功能需要”的设计原则,具体运用了下述几点理念。1 复合功能性理念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整合景观”的观念,即:不以简单的功能分区将使用者生硬地划分开来,而是将各类功能融入景观中,突出景观的复合功能性。景观的功能是多样性的,同一种景观可以满足多种不同功能的需要,为了注重人居感受,充分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设计要求,本方案设计强调各种景观功能空间的多种组合方式,使居住者有更多的选择。各类组团绿地可以同时满足各类功能的需求,如游憩步道兼有游览和健身的功能,建筑的外观和色彩、功能性的步行路、车行路也是整体景观的组成部分。原小区主入口中间为跌水景墙,由于离大门太近显得特别局促。入口两侧为方正的混凝土花台、人行道花砖铺地,远处视觉终点是乱石堆砌的假山,缺少植物的掩映。设计中,从主入口大门前至南围墙前的假山,形成了一条园区中面积最大的步行绿色中心景观大道和中心绿地,与东西小区入口呼应形成由城市空间过渡到居住空间的绿色地段。我们在设计中运用复合功能性概念,将入口大道作为步行景观大道处理,使之与对景假山融为一体,形成景观序列。在本案中希望通过对中心景观大道的改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过渡空间(城市空间过渡到居住空间)和交往空间(小区内较大的活动场地)。以柔美的曲线代替原本直板僵硬的花台,曲线型的台地也形成了自然的凹凸的坐凳;对人行道上的铺装重新做了调整,使人行道的色彩更加生动,体现小区的人性化关怀。2 安全感和舒适感原则在当今居住园区的发展中,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近年来许多新建居住区在环境规划上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居住区发展的方向——“以人为本”:尊重居住者的切身需求、注重邻里间的交往、人与自然的亲和力等。“某花园小区”的具体设计所追求的是至真的人本、至纯的生活,力求用设计的点点滴滴体现出对人的关爱,旨在营造一个个性鲜明的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的时尚生活空间。在安全感方面,设计通过植物空间自身所形成的高低宽窄的形象、色彩和质感、林木郁闭度以及植物空间中光线的明暗等,给社会中最弱小的成员,如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以关注。在舒适感方面,则包括了“动态中肢体动作的舒适感”和“静态中综合感觉的舒适感”。前者利用植物空间的连续性、和谐性及明显的序列性,给人以明确的空间感受,并使空间具有整体感,并同时产生情趣变化和丰富变幻的景象;后者则主要针对植物空间本身的各种性质和状态,强
面向游憩活动,满多功能需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