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养园制度篇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原始人群时期(200万年前—5万年前) 第二阶段:氏族公社时期(5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才出现教育机构的萌芽。 :公育“天下为公” ,是学校的雏形。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没有专职人员,体现“长者为师”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4)教育手段局限为言传身教 5)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行的教育形式 ,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古代帝王在宫廷内所实施的教育,主要对象是君主本人以及作为未来君主的太子,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意义:巩固政治统治加强早期教育保傅教育含义: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傅、保官职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的制度乳保制度含义: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分别承担世子的子师、慈母和保姆,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的和外部的保护性措施,用以对胎儿施加特定的影响过程。周文王之母太任实施胎教奴隶制社会时期特点:1)注意环境对孕妇的影响 2)注意孕妇的营养和音乐对胎儿的影响 3)注重情绪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情 4)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封建社会时期的发展: 《黄帝内经》中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我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 西晋张华胎教的目的:贤明、端正、寿考、长寿; 南北朝颜之推; 唐代孙思邈:古代胎教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中国最早倡导建立儿科、妇科; 元代朱震亨;明代万全分析我国封建社会胎教理论的影响: 积极:发展了前人的胎教思想,丰富胎教内容,揭示了胎教的发展方向,给予现代胎教理论借鉴 1)高度重视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高度重视母亲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高度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局限:还不能掌握遗传和胎儿自身的发育规律,因而无法消除推测、臆断带来的非科学育儿的观念。 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消失,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儿童的任务 2)儿童学前教育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年老龄划分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5)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提出实施胎教的主张 (战国初年)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总原则----谦卑、恭谨、稳重长辈召见之礼、求见长辈之礼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内容:孝悌—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是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崇检---《朱子家训》明末清初朱柏庐立志---试儿为善 、认识环境、语言教育“雅言”(即当时的普通话)、识字教育、选拔“幼慧”儿童 16.《千字文》南北朝时期《三字经》南宋末年。王应麟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百家姓》北宋 、知识掌故类、识字类、 、幼儿故事、游戏第二章外国儿童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德国,幼儿园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幼儿教育之父”。 1840年,把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恩物”即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八种教育思想评价: 积极:创立了学前教育组织工作的体系、内容和方法,是学前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幼儿园教育理论、实践是他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1)首创第一所幼儿园,并建立起近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 2)强调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身体健康、社会的、道德的和教育的目的) 3)看重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这种观念对其后学校教育重视儿童乐群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受当时德国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 2..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1896年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儿童教育思想儿童观: 1)儿童心理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芽期 2)儿童心理具有吸引力(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和特殊的鉴别能力,简称“吸收心理” 3)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观的重点: 1)重视早期教育 2)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规律性 3)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4)强调儿童心
蒙养园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